“唉,說真的,你說的這些雖然麼有聽說過,但是好像沒有什麼錯誤。”
“在書上看的,看來宋朝富足不是浪得虛名啊。”
“恩。菜好了,不錯,來!”
“我們先做這個店,做好了,再開一家,利潤五五分,以後要是做起來了,我們也可以單獨做,你做你的,我做我的;也可以一起做。到時候我們都不再幹活了,招人配店,允諾給他們業績6%的提成,這個也可以商議,但是不行我就換人;到時候我再弄個商業計劃書之類的。”
黃思進仔細地聽我說,沒有發表異議。
我們決定主打豬腳飯,帶白切雞、燒鴨,這些都是有市場的,不做早餐,隻做午餐和晚餐。
全部做完已經一周了;我們放了一掛鞭,人氣立刻被我吸引過來了。嗬嗬,當天忙得手忙腳亂,忙到夜裏11點,當關門之後,我說了說一天的營業額,居然有1000元左右!
我還是比較樂觀的,黃思進告訴我:“我爸爸說做生意開始好不代表以後好。因為剛開始客戶是好奇,也不了解,過來嚐試,如果沒有特別之處,或者顧客不喜歡,以後自然而然就會忘記你。而你要再吸引他們的注意力就困難得多了。”
我覺得他說的還是有道理的,於是我們商量對策和方法,為以後的營業做好基礎和準備。
第二天開始就在店麵前不停地找人聊天,問味道怎麼樣,不由分說送他們熟食,他們都拒絕了,請到店裏坐坐喝茶,有人到店裏坐下,順便就餐,一會就坐滿了。送熟食大多數人是不會白拿的,一般都是給錢的。
很快我就明白了,生意的關鍵是我的菜肴要合客戶的口味。慢慢的我的小店人氣就有了。
我到附近的小店做了1000張名片,花了100塊錢,上麵設計的是關於送外賣的內容。我又花了200塊錢做了30張戶外廣告貼於方圓兩公裏的範圍。
平時我們看到一些做小生意的老板,主動寒暄幾句,巧妙吸引人們注意。
開始送外賣了,我經常提著外賣穿梭於人多的地方,慢慢地也起了廣告的效應,來店裏的人多了起來,叫外賣的人也多了。
有一天有個在附近網吧上網的人叫外賣,我順勢把網吧的業務也拉了過來,誰知周末的時候網吧的單就比較多。
一個周末特別忙,黃思進接到電話就準備外賣單,誰知道沒有一會有一個客戶就催了,我提著六個單的就出去了,很快送完了五個單,最後一個是打電話催的,離得比較遠,不太好找,最後我終於找到了,剛一上樓,就聽到客戶的罵聲,是在和黃思進打電話:“還想不想做生意了?這麼久了,還沒送來。”接著就聽見摔門的聲音。
我遠遠聽見了,嚇了一跳;還是硬著頭皮,過去問了一下,那客戶有四十來歲,麵容黝黑,凶神惡煞的樣子,胳膊上的汗毛非常旺盛,絡腮胡的腮幫發青,像一頭發怒的獅子,見了我就大聲說道“還想不想做生意了?”我說“對不起,讓你久等了。”他接著神色緩和,道:“多少錢?”我收了錢就匆匆走了。
這件事情,讓我心裏很不爽,不過我和黃思進還是在交談中一笑了之了。
通過這樣的方式,送外麵的單不斷增多,方圓一公裏幾乎都成了我們的領地,每天吃飯時間我都跑來跑去,累得不行,但是心裏還是很開心的,而黃思進在店裏照顧生意,很快,我們店裏的營業額從每天的600多元上升到900多元;最多的一個周末一天做了將近4000元的業績。
這樣起早貪黑,把全部心思都用在了做生意上,每天回到住處,洗個澡就呼呼睡著了。第一個月的生意後,我盤點了一下,一共賺了10000多塊。此時的我對之後的計劃充滿了信心。
一次我突然想起一個顧客說豬腳飯味道比較好,就是有的沒有怎麼入味。聽從顧客的建議,隨後我們推出了“梅菜扣肉”,這樣做出來的肉,切成片來烹製,味道比較均勻。推出之後,大受歡迎。
我實在扛不住了,我們準備招人送外賣,黃思進說他有一個朋友不想在工廠裏麵做事了,想過來幫忙,問我能不能安排到這;我們見了一麵,他叫趙彬,我覺得這個人頭腦比較靈活,並且他出來打工三年了;無意中得知司之明剛剛從公司離開,去龍崗中心區開店麵做生意了。最後我們就決定了下來,讓他來送外賣。之所以找他,我們也是擔心不熟悉的人在從中破壞或牟利,對我們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