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年前,在女兒出生前的一個月,我做出了人生的一個重大決定,毅然辭去了上海某大型上市公司的人力資源總監崗位,選擇轉行到教育行業。公司的領導多次與我深談,希望能夠挽留,但我還是毫不猶豫地堅持了辭職轉行的決定。
當初做出這個決定,絕不是一時衝動,而是因為工作實在太忙,每天早出晚歸,周末也經常加班、開會,還經常出差在外。沒有孩子時我還覺得生活很充實,但有了孩子之後,我的想法就變得大相徑庭。
現在回過頭來看,這個決定是非常值得的。雖然自己犧牲了在一個大公司發展的絕佳機會,但收獲了一個身心健康、快樂成長的女兒。轉行到教育行業的這幾年,我有了更多的閑暇時間。在伊伊3歲多前,我每年還有兩三個月左右的寒暑假。因此,我可以擁有更多自由時間,陪伴女兒一起玩耍,嗬護孩子一路成長。
自從有了孩子後,大多數傍晚,我們吃完晚餐的第一要務,就是陪孩子到小區散步玩耍;大多數周末,我們都會陪孩子到公園玩,或者送孩子去參加一些自己真正喜歡的興趣班;大多數節假日,我們都會選擇周邊或稍遠的一些地方,陪孩子一起去旅行,讓孩子有機會親近大自然、接觸大社會。
在陪伴女兒成長的這段時間裏,我也發現,很多父親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常常缺席。陪孩子到外麵玩的大人,絕大多數都是媽媽或者老人。有幾次,我很好奇地問一些經常跟伊伊一起玩耍的小夥伴,為何爸爸不陪他們出來玩?得到的答案幾乎都是一致的,比如“爸爸在忙事情”、“爸爸出差了”、“爸爸還在加班”,等等。
“事業第一、孩子第二”,既是當下很多父母在麵對繁忙工作時的無奈之舉,也是我們從父輩那裏繼承下來的傳統觀念。然而,隨著孩子一天天長大,抱持這種想法的父母,就會逐漸感覺到陪伴孩子時的力不從心,養育孩子時的心力交瘁,麵對孩子時的束手無策。
因為工作太忙,父母沒有時間陪伴孩子;因為工作太累,父母沒有精力照顧孩子;因為壓力太大,父母沒有心思了解孩子。很多時候,沒有時間、事業重要,往往也順理成章地成為自己逃避陪伴孩子的絕好借口。因此,一些父母就喜歡當“甩手掌櫃”,爸爸媽媽能把孩子丟給祖輩的就丟給祖輩,爸爸能丟給媽媽的就丟給媽媽。而在孩子成長的每一個關鍵階段,父母的一次選擇,可能就決定了孩子的未來人生。事業錯過,可以重來;孩子錯過,無法彌補!
在轉行到教育行業這幾年,我從大學教育做到中小學教育,最後再定格為兒童教育和家庭教育,從中關注到現行教育的諸多弊端。無論老師還是家長,還有很大一部分人更重視對孩子進行知識的“喂養”,卻把培養合格的社會人這一重要任務偏廢了;把成績和分數作為評價孩子的首要標準,甚至是唯一標準,而人格培養、品格教育、習慣養成等關乎孩子一生的事情,卻大多流於形式,甚至被束之高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