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開辟晚報市場空白點,發掘新的讀者群
晚報以城市市民為主要讀者群。目前,中心城市的讀者群已經飽和,受眾增長乏力。晚報必須尋找市場空白點,發掘新的讀者群以拓寬發展空間。筆者認為,晚報可以從以下三個市場空白點發力:
(1)高等院校。目前,晚報原有的讀者群日益老去,而新的讀者群尤其是年輕讀者尚未加入。高等院校的學生文化層次相對較高,在未來的五到十年中,他們將成為社會的主流人群,成為廣告商所青睞的有消費能力的群體。因而,晚報應抓住年輕讀者群,培養他們的讀報習慣。對於高等院校的學生來說,大多數學生並非不願讀報或一味沉浸在網絡等新媒體中。2012年,《武漢晚報》與高校合作,麵對武漢高校學生,推出10元訂報的優惠活動,每天由專人將報紙送到學生宿舍樓。報紙擴大了發行量,培養年輕讀者的讀報習慣,學生有機會接觸到報紙,可謂多方受益。
(2)農村及偏遠地區。城市的讀者群雖然已經飽和,但對於經濟、文化發展滯後的農村及偏遠地區而言,以網絡為代表的新媒體尚未普及,對於晚報來說,這是個難得的機遇,也是個極具潛力的市場。目前,我國正在如火如荼進行的新型農村建設、農村書屋工程,晚報可以針對農村市場,調整戰略,在農村設立晚報發行點,服務農村市場。
(3)地鐵人群。近幾年,中國城市交通事業發展迅速,各大主要城市都在修建地鐵或籌備修建地鐵,未來乘坐地鐵的將是一個龐大的人群,也是一個極具發展潛力的傳媒用戶群。對於晚上下班的人群來說,一份有特色的晚報將成為他們在乘地鐵過程中打發時間的好選擇。晚報可以在地鐵站附近多設立售報點,也可以效仿英美等發達國家的做法,針對智能手機用戶,製作電子版的地鐵晚報,用戶隻需掃描設立在地鐵站“迷你報刊亭”中的QR碼,便可將電子版的地鐵晚報下載到手機中。
3、實現晚報的多形態發展,觸及有效讀者群
新媒體背景下,大多數晚報和其他報紙一樣都致力於數字化轉型。然而大多數晚報的做法是將報紙內容簡單地搬到網上或手機上,對其讀者反饋與傳播效果如何,少有報紙關注。
晚報應加快數字化轉型的進程,著力建立自己的晚報網、數字報刊平台、手機報、電子報、官方微博、移動客戶端、APP第三方應用平台等有特色的新媒體項目,實現全媒體運作,觸及最大範圍的讀者群。晚報的多形態發展,是彌補年輕讀者人群閱讀量下降的有力措施之一。現以《羊城晚報》、《新民晚報》、《北京晚報》、《揚子晚報》為例,分析晚報數字轉型的情況,提出改進措施。
(1)晚報網建設。目前,《新民晚報》、《揚子晚報》有自己專門的晚報網即新民網、揚子晚報網。晚報著力於晚報網建設,采取滾動發稿、實時發稿的形式,在第一時間將新聞送達到用戶手中,彌補晚報紙質版時效性的不足。
(2)數字報刊平台。目前,這四個晚報都有自己的晚報數字報刊平台,但其主要內容均是將晚報內容放到網絡上。據有關數據顯示,目前晚報電子報點擊排行榜中:《揚子晚報》次、《新民晚報》次、《羊城晚報》次、《北京晚報》78324次,由此可見,晚報數字報的傳播效果不甚理想。晚報可以嚐試開發自己的應用程序,分散投資風險,讀者可以像運用其他應用程序一樣,方便快捷地讀報。
(3)手機報。中國的智能手機用戶群體增長迅速,各大報紙也看好這一市場,紛紛推出自己的手機報。目前,四個晚報雖然都有針對智能手機用戶人群的免費電子報,但也多為報紙內容的翻版。在手機報的運營中,晚報可以考慮采取分眾策略,針對不同的用戶人群,推出不同的手機報,如針對應屆大學生的晚報求職版、針對職場人群的晚報職場版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