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論消防突發事件的媒體應對策略(1 / 2)

論消防突發事件的媒體應對策略

業務探索

作者:錢玉華

【摘 要】如今,已進入信息傳播時代,突發事件具有傳播迅速、影響廣泛等特征,同時,也存在隨意性、片麵性、虛假性的問題,極易誤導社會輿論,引發輿情危機。形成虛假輿情的客觀原因主要是,信息發布人掌握情況偏頗,以管窺豹形成誤解和人為故意造勢等。在主觀上則存在當事方故意封鎖信息,設置報道障礙,使得信息發布緩慢;輿論應對方麵沒有力度,傳播技巧過於單一等方麵。所以,作為突發事件的當事人和處置應對部門應該盡快改變陳舊的應對觀念,與媒體聯動及時主動公開信息,與網民有效互動,引導社會輿情,形成主導輿論。

【關鍵詞】突發事件 虛假信息 應對策略

大眾現在正處於一個信息大繁榮的時代,突發事件時有發生,如何正確的傳播突發事件不光是各類新聞媒體需要研究的新課題,同時也是各級政府部門及肩負社會搶險救援應對突發事件使命的公安消防部隊所麵臨的新課題。

突發事件,是指突然發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嚴重社會影響,需要采取應急處置措施予以應對的自然災害、事故災難等社會安全事件。按照《消防法》的規定,公安消防部隊除防、滅火等職責之外,還具有應急救援的責任。在眾多的自然災害、事故災難等社會安全突發事件中,消防部隊首當其衝成為事件的“主角”。因此,公安消防部隊在應對突發事件,正確引導輿情方麵,負有重要責任。

一、網絡時代的突發事件具有傳播迅速、影響廣泛的特征

信息產業的飛速發展使得突發事件的傳播更加快捷、影響更加廣泛。據人民網輿情監測室分析:2009年發生的77件影響力較大的社會熱點事件中,由網絡爆料而引發公眾關注的就高達23件。網民以新聞跟帖等形式形成大眾化的網絡輿論,成為事件發酵的主要推手。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發布的報告,截至2009年6月30日,中國網民規模達到3.38億,其中2.26億網民瀏覽網絡新聞,1.55億網民使用手機上網,2.4億網民使用微博和QQ群。互聯網打破了傳統媒體在新聞報道中的壟斷地位,日漸成為新聞播報、傳播的主流,產生驚人的社會影響。

二、網絡虛假新聞產生的原因

據央視網2013年4月9日報道:陝西西安、安徽阜陽、貴州貴陽、福建寧德等警方對利用個人網絡空間、微博和QQ編造散布虛假禽流感信息人員依法予以刑事拘留。由此可看出互聯網是一柄“雙刃劍”,既可以廣泛、深入地發布新聞信息,推動社會進步,也可以編造虛假新聞迷惑公眾,導致政府的公信力下降。

當重大突發事件發生時,大家對媒體的關注程度要比平時大得多,突發事件發生進程中,當事方有責任為了公眾的利益通過媒體發布、傳遞正確的新聞信息並積極引導輿論。因此當事方在媒體方麵的應對策略,直接影響到整個事件的發展及對事件的處理。

虛假新聞的產生除有人片麵報道和刻意假報的原因之外,還有就是當突發事件發生後,當事方在“捂蓋子”思維的支配下信息發布遲緩,輿論應對不力,甚至封堵信息,設置報道障礙,從而錯失了最佳的信息發布時機,更談不上正確引導輿情了,大大影響了公信力,使得網絡輿論發酵和爆發以致輿論失控。

三、突發事件的媒體應對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