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談如何防止報紙差錯
業務探索
作者:劉群
【摘 要】報紙校對是報紙出版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環,報紙一旦出錯,輕則影響報紙的公信力,重則造成不可挽回的政治影響,甚至危及報紙的存亡。因此,有效防止報紙差錯是辦報人員必須麵對的一項重要任務。
【關鍵詞】編校 差錯 成因
打開報紙,無論是黨報、都市報,還是專業報,隻要你細心閱讀,總會發現這樣或那樣的差錯。“形勢一片大好”寫成“形式一片大好”,“莫名其妙”寫成“莫名奇妙”,“自始至終”寫成“自始自終”,“偶爾”寫成“偶而”,“中肯”寫成“中墾”,“自己”寫成“自已”……這些連中學生都很少犯的錯誤,卻能白紙黑字地屢見報端。這還不算,有時報上還會出現大標題的錯誤。2013年2月25日,合肥新橋機場建成試飛,有一家都市報第二天見報稿,竟然在頭版出現大標題的錯誤,“新機場 飛天下”,寫成了“新機楊 飛天下”,由於標題字號大,黑壓壓的,實在是礙眼。
常言道“無錯不成報”,這是指當今報紙容量大,信息多,出版周期快,時效性強,編校時限短,且有些新聞事實又處於發展中,故而差錯難免。麵對這種情況,國家有關部門規定,報紙的出差錯率為萬分之一,這相對於圖書十萬分之一而言,對報紙還算是給出了較寬裕的範圍。但這決不能成為報紙出錯的理由,因為新聞事實一旦出錯,輕則給新聞報道帶來負麵影響,重則會造成不可挽回的政治影響,甚至危及報紙的公信力和存亡。我們隻有懂得防止報紙差錯的重大意義,“從我做起”,嚴於防範,做到“篇篇把關,事事把關,字字把關”,才能把報紙差錯降低到一個最低水平。
那麼,我們應該如何防止報紙差錯呢?本文從新聞校對工作中遇到的問題,對報紙差錯進行歸類,分析成因,並探討有效防堵報紙差錯的方法,以供新聞同行參考。
一、最出不得的差錯——政治性差錯
報紙上政治性差錯,主要指新聞報道出現可能產生不良政治影響的差錯。政治性差錯的表現形式可以概括為三種:一是版麵安排不當,主要是指對黨和國家領導人活動的報道在版麵的位置安排不當。二是稿件中的觀點、提法與黨和國家的路線方針政策不一致。如有的稿件涉及民族宗教問題時,由於作者政治敏銳性不強、政策水平不高,違反民族宗教政策;有的涉港、澳、台問題的稿件把關不嚴,錯誤地將香港、澳門、台灣稱為“境外”;有的保密觀念不強,在稿件中存在泄密隱患等。三是因技術性差錯造成可能帶來不良政治影響的差錯。如前幾年某報在美國前總統克林頓訪華之際,在一篇稿件中將“克林頓訪華”寫成了“克林頓反華”,這是打字誤碼和校對疏忽造成的重大政治性差錯。某家都市報也有過險情,比如把“中華人民共和國”寫成“中國人民共和國”等。所以,要想讓報紙不出政治性差錯,我們要在出報每個環節上嚴防死守,對社會敏感問題更要慎重。
二、字形相近、同音字要仔細辨析
翻開報紙,出錯最多的是字形相近、同音字。如“巳、已、己”,不是把“已經”寫成“己經”,就是把“自己”寫成“自已”。某家都市報2011年2月11日04版 《本地農民工,請你留下來》第二大段第1自然段第4行把“自己”寫成了“自已”。還有“撥”與“拔”,如某家雜誌在2010年9月16日A02版第3自然段倒數第2行中將“選拔”寫成了“選撥”。
同音字差錯就更多了,如“女駙馬”寫成“女附馬”、“哪怕”寫成“那怕”、“兩極分化”寫成“兩級分化”。還有“他國”寫成“它國”、“蘑菇”寫成“磨菇”、“防患於未然”寫成“防患於未燃”、 “時候”寫成“時侯”、“告誡”寫成“告戒”、“趨利”寫成“驅利”……不勝枚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