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都市報會議新聞如何做到“繪聲繪色”(2 / 3)

張慶軍市長的話到此就結束了,那麼無人機究竟長什麼樣?怎麼在秸稈禁燒中發揮作用?真的能有效杜絕秸稈禁燒嗎?

在合肥秸稈禁燒期第一天,新安晚報派出多路記者進行了采訪,其中一路記者就前往安徽省測繪局揭秘無人機。記者采訪發回來的稿子內容很充實。比如:一共有四架無人機投入秸稈禁燒監控,一架無人機有四位機師,分別是機修、地勤、測控員和操控員,他們各司其職保證無人機順利運行。無人機起飛以後,地麵上行走的人的臉也能拍清楚,可見其秸稈焚燒監測的能力。一旦發現秸稈焚燒點,就可以通過軟件畫出地址坐標,可以節省很多人力成本。

這也一一回答了會議上懸而未決的很多問題,將讀者的疑問解開。因為從會議新聞中尋找到了獨特的視角,此稿也是當天合肥都市報中的獨家新聞。

2、跑動力:做到人無我有

會議新聞容易落入空洞,是因為會議的展現形式隻停留在說辭上,很難有畫麵感和現場感。

所以要將會議新聞做活,需要記者的跑動能力,要強化重要會議新聞的會外采訪,將會議涉及到的人和事方方麵麵都采訪到、探訪到。

比如,前不久合肥市開了一個重大項目調度會。其中兩個方麵內容老百姓比較關心。一是合肥市將啟用2000輛電動出租車;一是百大老總向吳存榮書記抱怨新周穀堆用地拆遷很困難。會議信息僅限於此,如果單純就會寫會,也就是兩個消息稿,簡單地告知讀者有這麼個事。

線索發回來後,新安晚報安排兩路記者對會議所涉及的相關問題進行了采訪和現場探訪。要增加這麼多電動汽車,充電樁夠用嗎?目前保有的電動汽車用得怎麼樣?電動出租車什麼時候投入使用?營運模式是什麼樣的?

百大老總和市委書記就用地問題進行“爭論”,透露出的信息是合肥最大的菜籃子遷建工程可能遇到了阻力。記者很快對新周穀堆的項目建設現場進行了探訪,結果發現,工程基本處於停滯狀態,老周穀堆搬遷日期可能麵臨延後。

會議新聞透露的信息,加上後方記者對這些問題深入的采訪和探訪,稿件內容大為充實。原本空洞枯燥的會議稿,有了畫麵感和現場感,這些內容是其他媒體見報稿件中所沒有的,給讀者帶來一種“眼見為實”的親切感。

3、思考力:做好人有我特

從受眾的利益角度入筆,武漢大學李昌先生認為,其實也是都市報服務功能的進一步延伸和強化,同時也意味著會議新聞信息的過濾與取舍,就是要抓住主要的、實用的信息報道。③有時候會議本身並沒有多大價值,但可能關係到當前的新聞熱點事件,那麼在這種情況下,就不能隻把眼光放在會議本身,而要善於運用發散思維,將新聞信息放在熱點事件的大背景下去采寫稿件。

比如在合肥濱湖新區國際會展中心召開了一個全國性的藥品博覽會,如果單寫一個藥品博覽會,讀者未必有多大的關注度。而當時正值毒膠囊事件在全國發酵的時候,所以記者就毒膠囊事件切入去采訪,效果很好。記者相繼采寫了“涉及毒膠囊企業被臨時撤掉展位”、“毒膠囊事件對藥品原料及行業影響”等稿件。

會議信息有時候很簡單,往往就一句話新聞,這時候需要記者發揮逆向思維,將會議新聞做深做透。

2012年5月初,記者在合肥市物價局開會,了解到一個信息,合肥將新增80家惠民超市。於是記者寫了篇服務信息,有超市名單。按說,服務信息寫到這裏也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