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如何采寫感動讀者的新聞(2 / 2)

三、通過采訪對象的語言表現人物的個性

有人說,個性,是人物的心理與精神特質。個性,是人物形象的生命所在。的確,個性表現在人物的言談、舉止、氣質、觀點等方麵。人物的內在精神,正是通過其個性化的語言和行動表現出來的。抓不住人物的個性,就會千人一麵,萬人一腔。抓住了個性化的言語、動作,就會形象凸現,使人物活起來。新聞人物常常是知名人物,但不知名人物往往也有新聞因素,關鍵是要在他們平凡的事跡中發現不平凡的閃光點。

采訪時要注意尊重采訪對象的個性,采訪和寫作要盡量保留談話的本來麵目。要將那些重要、深刻、清楚、有較高新聞價值的語言寫進文章之中。

在東灶港某村莊荒無人煙的角落裏,坐落著一棟黃色牆麵、不太起眼的平房。平房附近沒有別的建築,顯得特別落寞孤清。在這裏住著一群容貌畸形、長相恐怖的人們,他們就是麻風病人。病人薑如芝雙目失明,眼睛凹陷發紅,皮膚黝黑,頭發稀疏,腿部潰瘍,身上散發出陣陣臭味,仿佛《巴黎聖母院》中的卡西莫多。在她的身旁,一個中等個子、其貌不揚的男子正在為她換藥,他就是麻風病人的守護者李廟林。對於別人聞之色變的麻風病人,多年來他照顧有加,對此他說:“他們很可憐,沒有家人。我呢,父母、丈人、丈母娘都不在了,就把他們當父母養著。隻要我身體允許,一定好好照顧他們,直至養老送終。”他質樸的話語深深地感動了我。

第一次采訪李廟林時,未能暢聊。於是我又去了一次,誰知這次去卻撲了個空,李廟林有事不在。他沒有手機,聯係不上,我便采訪了村裏和他熟識的人。第三次去東灶港,我終於找到了他。在寫這篇稿子時我突破了自我寫作模式,通過和人物的交流體會人物內心所想,用人物自己的語言來表現他的精神,這篇稿子獲得了中國縣市區域報新聞獎等獎項。

四、富有藝術感染力

新聞稿也應該賦予它藝術的魅力,在真實的前提下,應該寫得活,寫得美,寫得生氣勃勃,富有濃烈的藝術感染力。

記得我在老街大同街采訪時,采訪對象是一位照相館的老板,當時他站在照相館門口接受采訪,吸引了一批市民,聽說我要了解大同街,大家七嘴八舌地講起來,聽其描述,大同街不光是條古街,還是條優美的街。於是,當我寫稿時,我放開自己,把自己深深地融進角色,成為那個時代的人,汲取《雨巷》的靈感,仿佛在一個雨後,撐著油紙傘行走在這青石板鋪地的老街上……詩的時空交替,電影的蒙太奇,音樂的旋律、節奏,繪畫的透視……寫出自己的特色和風格,賦予作品春天般的美感和生命力,一篇通訊稿《這兒曾經青石板鋪地商肆林立 大同街是個悠遠的傳說》一氣嗬成。這篇稿件也得到了業內同行的肯定。

參考文獻

①孫瑋,《善於觀察 積累素材》[OL].山東教師教育網

②盧雪群,《做一名善於捕捉生活中感人素材的優秀“攝影師”》[OL].全國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網

③《細節裏的感動——小議〈合格〉》[J].《故事天下》,2012(4)

④薛虹、張輝,《做好人物專訪的幾個要素》[J].《新聞傳播》,2006(6)

⑤張憲,《追著平民百姓的喜怒哀樂去寫》[OL].工人日報天訊在線

⑥《專訪與新聞特寫》[OL].道客巴巴

⑦金俊,《“四季歌”如何唱出新意》[J].《新聞實踐》,2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