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成就報道存在的問題與提升途徑(1 / 2)

成就報道存在的問題與提升途徑

業務探索

作者:王曉芳

【摘 要】各行各業的發展成就雖是新聞報道的富礦,但目前新聞實踐中仍存在諸多問題,如何做出真正具有影響力的成就報道仍值得深思。筆者提出從創新報道內容、回歸新聞本源、新聞體製改革、媒體理念創新、善用媒介手段、加大技巧應用、創新報道形式、提高受眾參與和提升記者素養、注重人文關懷等方麵來提升成就報道,使其獲得更好的傳播效果。

【關鍵詞】成就報道 問題 提升 途徑

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輝煌成就,是一座新聞報道的富礦。然而,在複雜的社會環境之下,我國成就報道出現了不少問題,主要表現為:報道大搞政績宣傳,新聞報道宣傳化;報道策劃缺乏統籌,多為應景之作;報道內容濫而重複,文章空洞冗長;報道時間滯後緩慢,敘事時效性差;報道方式單調乏味,與受眾互動少;報道基調脫離受眾,缺少人文關懷。那麼如何做好成就報道?如何讓成就報道獲得更好的傳播效果?筆者認為隻有不斷創新,不斷提升媒體素養,回歸新聞本源才能寫出為人民群眾所喜聞樂見的成就報道。

一、創新報道內容 回歸新聞本源

成就報道是一種新聞報道種類,要想取得有效傳播效果,成就報道必須回歸新聞本源,報道新聞事實。一般認為,新聞報道包含具體真實和總體真實兩方麵含義。“真實地反映客觀事物的運動變化過程,這是新聞總體真實第一層次上的要求,真實地反映客觀事物的普遍聯係,揭示客觀事物相互聯係中所存在的內部規律性,這是新聞總體真實第二個層次上的要求。”①

成就報道要想取得良好傳播效果,必須突出成就信息價值,也就是說媒體工作者在采寫成就報道時,必須對成就相關事物進行采訪,成就報道必須要有新聞信息。“內容為王”是新聞報道的製勝之道,成就報道創新的關鍵在內容。回顧我國以往成就報道受歡迎程度不高的一個重要原因就在於不少媒體把成就報道做成了政績宣傳、成績展示,報道隻見成就不見人物,文章通篇都是成就數據和概括性詞句的堆砌。成就報道要創新內容首先要做到以人物來寫成就,通過人物的所作所為來折射成就取得的意義。其次,成就報道離不開原因分析,成就報道要創新內容必須破除以往從黨和政府領導角度來進行原因解讀,成就報道應注重在原因分析上的多樣性、全麵性,從成就取得者內因和社會環境外因等多角度來分析。

二、新聞體製改革 媒體理念創新

“新聞製度規定了一個國家、政黨新聞傳播媒介的根本性質、管理範式和所有製形式。與國家基本的政治製度和經濟製度、文化製度相比,它是亞層次的製度實體,是整個社會製度體係中的一個構成‘要素’。”②

建國後,伴隨著我國經濟的巨大發展,麵對新的曆史形勢,我國政治體製和經濟體製都有相應改革。而我國的新聞體製下的新聞傳播不利於媒體的進一步創新和發展。在新的媒體環境下,筆者認為我國的新聞製度也應該作出相應的改革,進行適當的調整。

首先,在性質上,新聞工作必須堅持社會主義性質不動搖,但在管理模式上可以靈活考慮。要重視社會管理模式,可以通過專門的新聞媒介行業組織和社會公眾成立的其他組織,製定一些可行的考評機製和監督機製,對新聞媒體的運作進行監督和考評,形成客觀、公正、有效的考評機製和監督機製。這樣的良性循環將有利於我國媒體的發展。

其次,在新聞政策的調控方麵,我們可以更加的寬鬆和靈活。例如,對於成就報道的範圍和格調,地方媒體和中央媒體,黨報和都市報都應該有所區別。但是目前,我國在一些重大成就報道上采取的是“一刀切”的政策,常常造成的是成就報道千篇一律的局麵。這樣新聞工作者的熱情受到打擊,讀者也對此類報道反感。

三、善用媒介手段 加大技巧應用

隨著新媒體技術的廣泛應用,我們已經進入了全媒體時代。近年來微博、手機客戶端等新興媒體成為了年輕群體獲取信息的重要手段。與傳統媒體相比,新媒體在時效性和互動性上具有不可替代的優勢。不管是從輿論引導還是從受眾需要來考慮,成就報道必須利用新的媒介手段,才能加大對目標受眾的影響力,以獲取更好的傳播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