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要善用媒介手段,成就報道也要善用一定的報道技巧,尤其是把握成就報道的“度”和掌握成就報道時機。把握成就報道“度”指的是成就報道在報道成就時要避免空洞、誇張的政績宣傳,避免受眾反感,在報道上盡量多選用“客觀”、“真實”的事實材料,較少使用或者不用主觀色彩很強的詞彙來渲染成就,多應用數據和背景信息,加強受眾心理認同,在報道謳歌社會主義成就的同時也要對某些成就創造過程中發現的問題作一定介紹,以達到報道全麵、客觀,增強報道說服力。
正確的報道時機能夠促進新聞的傳播效果。成就報道在報道時機上的把握體現在兩個方麵:一方麵體現在對重大成就報道策劃上,媒體應主動出擊,在麵對重大節日、紀念日、特殊日子前後,把握時機,提前進行策劃,推出成就報道,提前為公眾預設議程,形成規模,預熱成就。另一方麵,體現在日常成就報道的推出時機。
四、創新報道形式 提高受眾參與
目前,報紙上、廣播裏、電視上成就報道經常占據著重要版麵和時段,但這些報道卻往往無人問津。究其原因還是媒體說教式、填鴨式的報道方式讓受眾難以接受,要想成就報道內容為受眾喜聞樂見,就必須創新報道方式。
從微觀角度而言,成就報道應該嚐試各種為公眾喜聞樂見的報道體裁來獲得良好的傳播效果。隨著成就報道題材的日益擴展,受眾對於報道方式的多樣化需求也越加強烈。成就報道可以發揮消息、通訊、深度報道、特寫等等各種體裁的優勢,擴大成就影響,增強報道的可讀性。從宏觀角度而言,隨著媒體大環境的變化,與日報、晚報、都市報等傳統媒體相比,互聯網、手機客戶端等新興媒體在成就報道的時效性和互動性上具有自身的優勢。對於重大成就報道,報網聯合、多媒體聯動,多方媒體的聯合策劃,推波助瀾,能從視覺、聽覺等全方位對受眾進行“信息轟炸”,可以獲得良好傳播效果。
在創新報道形式上,成就報道還應注重受眾的參與。受眾在傳播過程中不隻是被動接受信息,尤其是互聯網的出現,帶來了各種互動機製,受眾對新聞傳播活動的關心和參與的熱情空前高漲,這也是保證傳播產生效果的重要條件。
五、提升記者素養 注重人文關懷
任何成就的取得都離不開人的功勞。成就是勞動人民在黨和政府的領導下,靠勞動創造而來,成就報道要見物見人,既要體現成就,還要體現成就背後的人。此外,成就報道具有政治性、宣教性、服務性等特性,這對新聞工作者的個人素養提出了一定要求。首先是記者的政治素養。成就報道涉及到社會主義建設的方方麵麵,記者首先應該對目前黨和政府在各行各業的方針、政策有深入的了解,避免在報道時抓不到重點。其次,記者要具備一定的專業素養。在對成就進行報道時,要對成就進行辨證認識,憑借新聞敏感對成就報道價值進行把握,從成就的形成、成就背後的原因和故事、成功經驗和對未來的影響等方麵全方位向公眾展示成就報道,隻有經過辨證思考、紮實采訪,透過成就表現提煉出本質的成就報道,才能真正吸引受眾眼球,產生廣泛的社會影響力。
成就報道要想取得成功,記者除了具備政治素養和專業素養之外,還必須具備人文素養。在定位上,成就報道首先要強調自身的服務性和指導性,對成就的報道要從百姓視角,選取百姓最關心最感興趣的角度來報道成就。在報道內容上,由於報道的成就來自各行各業,專業性較強,記者在采寫過程中應注意使用通俗化語言,化繁為簡,從普通人和故事著手,貼近受眾。而在重大的科技成就和體育成就方麵,記者在報道時,要突出科技人物和體育健兒取得成就的奮鬥曆程,體現人文關懷,進一步拉近與受眾的距離。
參考文獻
①雷躍捷:《新聞理論》北京: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1997:97
②文洪,《成就報道:我們運作了什麼》,《新聞實踐》,2002(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