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地方媒體在全國性重大法製事件中的作為
聲屏世界
作者:許沁
【摘 要】法製新聞在地方媒體的各類新聞節目中向來有著非常重要的地位,也是各家媒體競相爭搶的新聞資源。以往地方媒體對此類新聞報道都是集中在“轄區”以內,不過隨著媒體競爭的激烈,越來越多的媒體開始將觸角伸向全國性重大法製新聞事件,參與此類報道,不僅可以擴大新聞選題範圍,更能彰顯媒體權威性。而作為外地媒體,參與這類報道往往是機遇與挑戰並存。那麼如何報道好這類新聞呢?筆者就自己曾經參與報道的“重慶警方擊斃周克華”題材,淺談自己的看法。
【關鍵詞】地方媒體 法製新聞 法製事件
一般來說,由於可以“接地氣”,地方媒體或者法治欄目一般都會與當地公檢法司係統聯係緊密,法治新聞來源權威,采編貼近實際,釋法說理遊刃有餘。但是,在報道外地的重大法治新聞事件時,就沒有了“天時地利人和”的優勢,報道的難度也相對要大得多。那麼,地方媒體以及法治記者們該如何拿捏好這些新聞的題材呢?
周克華被擊斃是一個全國性的重大法治事件,從中央到地方,各家媒體都聞風而動,積極參與報道。中央電視台迅速調動當地記者站記者,並同時組織本部的記者前往重慶,投入大量人力、物力,進行集中報道。地方電視台受各種條件所限,已經不可避免的落後了一步,接下來該如何製定報道方略?記者該從何入手進行報道呢?答案是:有所為,有所不為。首先應該明確“三不”原則:不求程序完整,不求權威發布,不求全麵展現。其次要做好評估,充分吃透地方受眾心理,在人力財力有限的情況下,突出重點,對事件進行有所取舍的報道。
一、就近原則
就近不就遠,這個“近”有兩層含義:一個是距離的近,一個是關係近。如果重大法治事件的發生地遠離地方媒體,且沒有記者站,再加上交通條件限製,地方媒體想在事發地進行報道就很困難。但是,重大突發事件關注度高,影響範圍大,地方媒體一定可以從中尋找“臨近點”。這裏的“臨近點”是指尋找重大突發事件與地方媒體所在地存在的交集。比如周克華在重慶再次作案以及被擊斃,各地方媒體不能第一時間派記者前往,但卻可以第一時間報道當地銀行的安保是否有加強,民眾自我保護意識有沒有提高等。而作為江蘇媒體要報的東西就更多,因為周克華雖然是在重慶被擊斃,但他與江蘇的關係很近!因為周克華在江蘇南京也犯下大案,當地民眾希望了解該新聞事件的心情更加迫切。所以,江蘇電視台也在第一時間指派法治記者趕赴重慶參與報道,既能確保媒體快速反應,也充分利用了案件的地方“臨近點”增強該事件的地方情結,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靈活多變,爭取時間
周克華被擊斃後,央視在第一時間做了連線,槍戰地點、參與民警已經曝光,這時候地方電視台去了,該做些什麼,說些什麼呢?既然“主線”已經被占得滿滿當當,那何嚐不關注一下“支線”,有時候,細節更能打動人。
事發當天早上八點,筆者接受指派後,立即開始訂機票,但是南京到重慶飛機是在下午起飛,這樣到達重慶後,已經無法趕上當天的節目播出,為了搶時間,我們改變了路線,先坐高鐵趕到上海,再趕當天中午上海飛重慶的飛機。雖然是繞了一個大圈,但我們爭取了寶貴的兩小時。當天晚上,我們就通過3G直播的方式,在重慶市公安局門口向江蘇觀眾發回了第一條報道,內容為重慶市政府在當天下午召開的相關新聞發布會情況。這條報道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讓江蘇的觀眾看到江蘇電視台的記者在報道的第一現場!它的“形式”和“內容”同樣重要,為接下來的報道起到預熱的作用。
三、抓重避輕,敢於取舍
重大案件要報的東西很多,那麼什麼才是觀眾最想知道的內容呢?記者在當天的直播結束後,首先考慮的就是這個問題。作為地方媒體,我們對於中央媒體報道過的內容,點到即止,而對於一手的細節則重點展開,做到有取有舍。
通過各種渠道我們首先聯係上了重慶電視台,因為重慶是周克華被擊斃之地,如果說央視和重慶警方的合作更易突顯“官方”和權威,那麼重慶台則和當地警方可能有著更多的“私交”,了解的細節也可能會更多。果然我們通過重慶台得到了一個非常勁爆的線索,周克華在作案後,麵對重重追捕,居然還在鬧市區看過兩場電影。之前有一些媒體報道,周克華被擊斃時警方在他身上發現了幾張車票,猜測他可能是想逃亡。而我們通過深入了解,得到一個令人意外的信息,那幾張票不是車票,而是電影票。根據這一線索,通過調查和尋找,我們確定了那家電影院是沙坪壩電影院,隨後又確定了那兩部電影名稱。當即我們就趕到了沙坪壩電影院,首次采訪到了影院負責人,並將報道及時傳回台裏。當天,江蘇電視台成為最先播發這一細節的電視媒體,觀眾反應強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