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充分合作,爭取共贏
周克華作案後看電影這個線索,是來自於兄弟台的友情支持。其實對於一個地方電視台而言,離開自己的“轄區”進行采訪,可謂是步步艱辛,但是如果有了當地兄弟台的協助,很可能會出現“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景象。合作不是索取,而是相互幫助,是媒體用事實說話的責任體現。重慶電視台將自己的第一手信息與我們共享,就說明了這一點。南京“彭宇案”也是一個在全國較為轟動的案子,當時江蘇台是最先采訪播發這條新聞的電視媒體,掌握著第一手且無法再次還原的資料,當時很多兄弟電視台也曾來南京對該案件進行過報道,並聯係江蘇台希望共享資料畫麵。這時候是一味的占有資源,不留情麵的拒絕以保證“獨家新聞”的噱頭,還是將資料拿出來與兄弟電視台共享?最終我們選擇的是合作,合作帶來了雙贏!首先,地方電視台(地麵頻道)之間的覆蓋範圍沒有交集,受眾群體完全不一樣,不存在收視率競爭;其次,有了“來”,才會有“往”,建立起良好的合作體,就有了今後的跨區域采訪的合作。通過這樣的合作,不僅為地方媒體異地采訪減少了成本、提高了效率,無形中也在全國布下了自己的“準記者站”,使新聞資源和采訪便利得到保障。
五、堅守底線,彰顯責任
新聞記者的責任是客觀報道新聞,正確引導輿論。在我們的節目中報道一些外地發生的重大法治案例時,即便我們沒去現場,也常常會有一些與案例有關的傳言和花邊新聞擾亂記者的視聽,或許一些傳聞很能抓人眼球,但我們絕不能因為自己是“外地媒體”就道聽途說,傳播和歪曲事實。新聞記者要有敏銳的判斷力,時刻不忘自己的責任,尤其是法治記者,越是在麵對重大突發事件時,越是要堅持以人為本,越是要彰顯媒體責任突出正確的輿論導向。在周克華被擊斃的新聞事件中,周克華的母親一度成為媒體競相追逐的采訪對象,有媒體甚至寫到“記者再次來到周克華的家裏,周母說有很長時間沒見過兒子,也記不清他最近一次回來看自己是什麼時候了。當被問到兒子回來有沒有給她帶過東西或錢時,周母搖頭說:‘沒,沒有給過錢。’得知周克華的死訊時,她足足怔了20秒,握扇子的手微微抖了幾下。”一般的讀者、觀眾在看到這裏時心也會顫抖幾下,但是這絕不是被記者捕捉到這一微妙細節而觸動,而是為如此違背新聞倫理、如此傷害一個年邁的老人而憤怒。“罪不及父母,禍不及妻兒”,惡魔周克華理應為其嗜血行為付出代價,但不能因此殘忍地傷害他的老母親。退一萬步說,即便周母對其子犯罪情況有所了解,也應該由警方處理——就像周克華的女友被警方調查一樣,記者決不應該用這樣的方法去采訪和問話,將她拿出來示眾。尤其是在老人“始終用一把扇子遮著自己的麵部”的情況下,顯然,她極不願接受采訪,也不願讓人看到她的悲戚的表情,但記者依然毫不在乎,直到問得她手抖,這就顯得非常殘忍了。作為一篇新聞報道,這段采訪毫無疑問是失敗的。這裏隻有所謂“事實”而缺少了人性。因此,弘揚主旋律,引領積極的輿論氛圍,也是我們所有媒體和媒體人的責任,這裏不分“本地”或者“外地”。
總之,地方法製新聞記者既不能縮手縮腳,等“炒”央視的“冷飯”,也不能不負責任為抓眼球,歪曲事實道聽途說。我們相信,隻要把握好分寸、掌握好要領,地方媒體同樣能夠在全國性重大法製事件報道中有大的作為。
(作者:江蘇省廣播電視總台記者)
責編:姚少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