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從敘事學視角看《非你莫屬》(1 / 3)

從敘事學視角看《非你莫屬》

聲屏世界

作者:劉慧

【摘 要】天津衛視的《非你莫屬》是備受關注與飽受爭議的電視真人秀節目的代表。本文引入敘事學理論對該節目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

【關鍵詞】《非你莫屬》 敘事學 電視真人秀

一、敘事學理論及發展

敘事學理論興起於20世紀60年代的法國,托多羅夫、熱奈特、羅蘭·巴特等老一輩敘事學家在20世紀20年代俄國形式主義及弗拉基米爾所開創的結構主義敘事先河的基礎之上,以對敘事文本的故事及話語的深度剖析為據點開疆辟土,使敘事學經由法國為軸心輻射至世界各地,成為文藝理論大家族中朝氣蓬勃的“新貴”。①

敘事學理論最早應用於小說等文學作品研究,強調從共時性角度即語言的內在結構上,而不是曆時性角度、曆史的演變中去考察語言。該理論的代表人物巴爾特借鑒語言學中分層次的方法,將敘事作品分為功能級、行為級和敘述級三個層次。②這種結構主義敘事理論即“經典敘事學”。20世紀80年代以來,經典敘事學遭受了後結構主義和曆史主義的夾攻,以女性主義敘事學為先驅的後經典敘事學興起。

後經典敘事學在對敘事文本展開批評時,仍然沿用經典敘事學的概念和模式為技術支撐,重新重視對文本內部敘事形式和結構研究;但同時又注重文本與外在的社會曆史環境之間的關係,更考慮作者、文本、讀者、語境的交互作用,並且與女權主義、巴赫金主義、精神分析、接受美學等研究方法相互溝通,形成多個流派。就研究範圍而言,後經典敘事學將其範圍延伸至文化意義上的敘事作品,眾多具有敘述性的文化產品均可進入研究的視野之內。

隨著電視文化在大眾傳媒時代的異軍突起,學者們開始關注電視媒介中是否也蘊含著敘事。正由於電視對敘事媒介的整合性、對敘事內容的包容性、對敘事技巧的依賴性,決定了在後經典敘事學的龐雜版圖中開辟電視敘事學分支是必要的。

二、《非你莫屬》引發的爭議

《非你莫屬》是由天視衛星公司打造的一檔職場真人秀節目。知名主持人張紹剛擔綱《非你莫屬》主持人,每期12名企業高管現場招聘,1名國內資深職場人士及1名心理專家現場給應聘者提供就業指導意見。節目分“自我介紹”、“天生我有才”、“談錢不傷感情”三個環節進行,節目製作方一直強調“保證應聘者和公司代表各自的利益與權力”。

伴隨著節目的熱播,該節目也卷入巨大的爭議風波。2012年5月30上午,李開複在微博上發起“萬人實名抵製《非你莫屬》”的活動,希望網友轉發。在這個投票的表述裏寫道,“《非你莫屬》節目boss高高在上,不懂法語裝懂,貶低碩士為技校畢業生;主持人強勢刻薄、缺乏基本尊重,罵求職者狂妄無知,言行不一,見暈不關懷稱演戲。節目頻頻鄙視求職者,傳遞負麵職場文化。數月網民留言百萬,節目仍不認錯道歉。建議大家抵製。”截至2012年6月07日,共有超過40萬網友參與投票,其中名網友投票表示“我抵製《非你莫屬》,直到節目道歉為止”,占到了參與人數的94.4%,僅有24438網友表示“喜歡認可《非你莫屬》”。

之所以引發爭議,主要緣於《非你莫屬》的兩期節目。一是“海歸女”劉俐俐。求職者劉俐俐上場後,思維活躍、反應敏捷,但因言辭犀利被主持人張紹剛和老板們幾番批評,最終失敗離場。二是“暈倒男”郭傑。求職者郭傑曾在法國留學10年,自述其已學完法國碩士課程“BAC+5”,一旁的老板團成員文頤當場出言“打假”,稱其隻是個“技術專科”,郭傑當即暈倒在場。而在暈倒的瞬間,主持人張紹剛並未關心他的身體狀況,而是拽住郭傑的衣領問,“你是在演戲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