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美。《中國好聲音》的成功不僅進一步拓寬了中國電視節目重金引進版權製作的道路,同時對當下國內電視節目中彌漫的“審醜”傾向起到了較好的“撥亂反正”作用,逐漸由“審醜”轉向了“審美”。
僅就節目的參賽選手而言,無論是皮膚黝黑的吉克雋藝、還是又矮又胖的哈尼王子李維真、盲人張玉霞、光頭李代沫,她們的外在形象不管是不是符合審美標準,但是她們是不可複製的標簽和符號,尤其是她們不畏艱險對夢想的追逐以及她們背後所承載的感人故事,讓她們的形象充滿生命的厚度和人性的美感。
僅就節目的四位評委老師而言,他們至真至純的一舉一動,比如感動的淚滴,一個眼神,一句評價,一個縱身而躍,都是美的表達,她們不外乎在做成人之美積德行善之事。導師微風般的撫慰以及不拘一格降人才的作為,讓這些各有特色卻又各存紕漏的選手對自己更多了一份認同感,少了一份站在台上的怯懦感。四位導師始終能在盲人張玉霞和李維真等人身上發現閃光點找到可取之處,激勵她們繼續在音樂的道路上不斷前行。四位導師的存在不僅是一尺專業的標杆,幫助選手專業上取得更好更高的造詣,成人之美;更是心靈的洗滌師,讓她們無論健康或殘疾,無論唱功好與壞,都能早這個舞台上找到自信前行的支點。
形式美。電視是聲畫合一的藝術,所以電視音樂節目的外節奏也就表現為聽覺和節奏和視覺節奏的和諧統一,二者相輔相成,相得益彰。⑤《中國好聲音》在外在節奏美上做的張力十足。無論是赤腳歌手黃鶴的《征服》,還是光頭李代沫的《我的歌聲裏》,還是撕心裂肺飆高音的台灣學員卓義峰的《我期待》、為伴隨8年的女友演唱保留曲目的吉林學員金誌文的《為愛癡狂》,她們的歌聲或如潺潺流動的小溪沁人心田,亦或如洶湧澎湃的激流讓人心潮澎湃,她們都用歌聲為現場營造了動感十足,躍躍欲動的氛圍。四位導師巧遇千裏馬時轉動轉椅的激動神情和隨著音樂附和扭動肢體的動作,都為節目增添了動感。觀眾在可感的外部形式中,體驗到力度和節奏構成的美,這種從聽覺到視覺的和諧統一會使觀眾將生理上的感知、愉悅升華為心理的領悟、理解,從而獲得巨大的審美滿足。
狄德羅說過:“真善美是緊密結合在一起的。在真或善之上加上一種稀有的光輝燦爛的情境,真和善就變成美了。”⑥《中國好聲音》作為引進的本土音樂節目,在短短幾個月內引起轟動效應,其節目形式值得稱頌,但節目傳遞出的真善美的情感更是不容小覷,期待下一期的中國好聲音會帶來不一樣的視聽盛宴。
參考文獻
①張國濤,《輸出正能量 傳遞真性情——浙江衛視〈中國夢想秀〉〈中國好聲音〉高端論壇綜述》,《現代傳播》,2012(9)
②③金國娣、姚航,《中國好聲音與電視音樂綜藝的頂層設計》,《中國廣播電視學刊》,2012(8)
④張坤,《我國電視情感類真人秀節目的真善美訴求——以江蘇衛視〈非誠勿擾〉為例》,山東師範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2
⑤金丹元:《電視與審美》,學林出版社,2005
⑥韋一娜,《電視情感類節目的真、善、美探究》,廣西大學碩士論文,2009
(作者:南京師範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戲劇與影視學專業研究生)
責編:周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