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光大道》的社會影響作用:重在參與,比賽第二,熱心公益,具有博大的人文情懷
從《綜藝大觀》到《快樂大本營》再到《非常6+1》、《快樂英雄》、《中國好聲音》、《我要上春晚》、《回聲嘹亮》,以及全國各省級台、城市台的諸多綜藝、文藝節目,中國內地的綜藝、娛樂節目經曆了從明星娛樂、名人娛樂到平民娛樂的這樣一個過程。在平民百姓開始唱主角的綜藝娛樂節目中,《星光大道》和浙江衛視的《中國好聲音》顯得尤其耀眼,花開並蒂。她將尋常百姓家的普通人請到公信力和權威性十足的央視大舞台和省級衛視舞台,展示才藝,挑戰自我。而眾多選手都覺得能夠參與就是榮幸,就是快樂,就是一生中難以忘懷的滿足。很多選手都隻是展現、分享,不追求名次,參賽目的不在於是否能堅持到最後,是否能得到周冠軍、月冠軍、年度總冠軍。當然,能得冠軍是每個參賽者孜孜以求的,被淘汰也無怨無悔。即使有遺珠之憾,還可在月賽、年度賽中通過挑戰“死灰複燃”,再露光芒。更為人文情懷的是凡是在《星光大道》年度總決賽中獲得名次或者是月冠軍獲得者,還可能在以後的比賽中被邀請作為評委或嘉賓。如2013年首場《星光大道》安靜、騎兵、雲飛、周豔等人都被邀請為嘉賓,與選手及觀眾互動。即使沒有機會,也從沒聽說哪個選手有怨聲喋言。
據說,《星光大道》在賺取了理想的人氣、名氣、財氣之後,並沒有忘記了欄目的社會責任,而是著力為社會、為公眾提供回報,以欄目的影響力倡導和推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係:一是直接參與社會公益事業。在《星光大道》創辦第2年的2005年,為了回饋大眾,在進行比賽的同時,開始了一係列的慈善活動,比如在拉祜創建了愛心小學,解決了不少少數民族孩子的入學問題,受到了社會各界的稱讚;汶川、玉樹地震、泥石流,欄目組都竭盡全力參與組織募捐。二是盡心盡力幫助農民和弱勢人群圓夢。盡管現在我國的城市化率已超過50%,但我國的大多民眾仍然是農民,《星光大道》近年推出的“農民之星”令人欣慰,燦若雲霞。2005年度總冠軍阿寶是一個由普通農民成長為原生態歌手的典範,推動了原生態的發展。此後,每年都推出一些農民歌手的典型,旭日陽剛組合、西單女孩、朱誌文、王二妮、李大叔、劉大成、安靜、騎兵、雲飛、家政工周豔……黑土地、黃土地、褐土地、紅土地,中國大地上土生土長的歌唱奇才通過《星光大道》這個平民舞台改變了人生,也走進了億萬人民的心田。
四、《星光大道》的文化示範作用:隻有大眾文化才是人民群眾真正需要的文化產品
《星光大道》對於我們電視業界來說,文化的示範作用是極其巨大的,在媒體融合時代,電視文化要想發展繁榮,必須“接地氣”、“貼地皮”,把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作為第一要務。近幾年來,文化的多元性、人民群眾文化欣賞情趣的多樣性,已經成為文化傳播必須考慮的發展趨勢,媒體工作者越來越強烈地意識到,讓人民享有健康豐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是全麵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內容。各級各類新聞文化單位,都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服務導向,關心人民需求,體察人民願望,反映人民心聲,著力提高文化產品質量。隻有大眾文化才是人民群眾真正需要的文化產品,也隻有大眾文化,才能夠長盛不衰,真正讓人民群眾長期關注。那些追奇逐怪、孤芳自賞,故意讓人民群眾聽不懂、看不慣、想不明白、理解不透的文藝作品,不管你得了什麼獎,注定隻是曇花一現、沒有生命力的短命之作。《星光大道》曆年來所展現的都是老百姓自己的文化特質,打造了一批又一批老百姓愛戴的“民”星。我們廣電媒體年年要研發新節目,年年要改版、創新。但文藝類節目的改版創新,都必須要積極推進優秀傳統文化傳承體係建設,從源遠流長的傳統文化、激昂奮進的革命文化、爭奇鬥豔的民族民間文化中汲取營養,大力弘揚中華優秀文化,建設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星光大道》的成長曆程值得業內同行學習、研究。
(作者:鹽城廣播電視台廣播傳媒中心主任、主任編輯)
責編:劉冰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