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在文章的最後有這樣的結尾:“屋前的空地上,兩條看家狗慵懶地趴在水窖邊,一棵蘋果樹開滿了粉白相間的花朵。樹下3位年逾古稀的老人唱著‘螃蟹歌’,舞動手臂做蟹鉗狀,同時把腳抬起來,試圖去碰觸對方的腳。‘以前在鬆樹下也是這樣的。’王家壽邊介紹邊忙著蹦蹦跳跳。可是,他們已經太老了,衰老到嘴裏唱著歌,手卻跟不上節奏;努力抬起腿,卻無法碰到對方的腳。但對老倌們來說,這樣已經足夠令人滿意。王小苗說:‘我們8人在一起,就像身上穿的衣服一樣,不新不孬,剛剛好’”。這幾句客觀平實的描寫令人格外感動。讓人感受到歲月的滄桑劇變,不禁回味老人走過的風雨人生,想象著他們的過往;王小苗說:‘我們8人在一起,就像身上穿的衣服一樣,不新不孬,剛剛好。’”似乎是老人們對自己人生的評價——“剛剛好”,沒有宏亮的口號,有的隻是客觀的視角、簡單的陳述、平實的話語,但足以感動讀者,這就是《冰點》文字的魅力。
5、用心采訪
《冰點》之所以能夠引起巨大的轟動,給人強烈的共鳴,很重要的一條就是記者深入了基層,用心去采訪。隻有記者真正感動了,寫出來的東西才能夠打動受眾。
《冰點》的記者一直有著為了采訪深入基層的精神,他們可以為了一封讀者來信,深入到湘西去實地采訪。《五叔五嬸》這篇報道背後的故事尤為感人,能夠很好地反映出《冰點》記者的敬業精神。記者在接到新聞線索的時候,翻山越嶺終於見到采訪對象,在采訪過程中,記者被感動得無數次落淚,其報道最讓人感動的是三次關於眼淚的描寫。五叔的眼淚:“滿嘴帶笑,淚水卻順著黑黑的臉不斷流下來”;大兒子長兵:“長兵的鼻翼正在急促地翕動,淚水已經直接滴到碗裏,他正在努力控製自己不哭出聲來”;小兒子長將:“我低頭記著,突然發現聲音不對,再一抬頭,小小的孩子正使勁仰起頭望著屋頂,淚水就在眼角邊上,卻不讓它流出一滴來”。這就是深入現場采訪的寶貴之處。如果記者沒有深入第一線,用心采訪,永遠不可能有如此感人的文字出現,也永遠不可能有這樣感動人心的報道。因而用心的采訪是《冰點》獲得成功的又一秘訣,或許看似簡單,但是在市場經濟下的今天,我們還有多少記者能做到。⑥
結語
經過以上分析,我們可以看出《冰點》人物報道的重要特點,即關注平凡人的不凡事、通過小人物表現宏大主題、發掘人性的光輝、用心專注的采訪。這些經驗對於我們今天的新聞實踐仍然有著極其重要的參考價值。媒體需要更多的對社會,對國家的深入思考,需要客觀冷靜的非物欲的思考,關注普通人,承擔起應有的社會責任。
參考文獻
①張濤,《〈冰點〉的四個閃光點——簡評中國青年報〈冰點〉專欄的新聞視角》[J].《新聞知識》,1997(9)
②李大同:《冰點故事》[M].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5
③⑤李婧、韓雲,《冰點人物報道初探》[J].《新聞世界》,2011(2)
④石岩、李大同,《用新聞影響今天》[N].《南方周末》2005-12-22
⑥成放,《〈冰點〉抒寫普通人的價值和尊嚴——讀〈冰點故事〉》[J].《新聞實踐》,2012(2)
(作者:均為廣西大學新聞傳播學院傳播學2011級研究生)
責編:周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