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企業內刊數字化傳播發展策略初探(2 / 3)

4、增強了可讀性

數字化企業內刊不管從編排上,還是形式上,都可以利用網絡語言極大地豐富閱讀的選擇和衝擊力。聲音、畫麵甚至動畫都可以在網絡或者電子郵件中以各種形式展示,超鏈接提供了排版更多的選擇性,頭版頭條的設置和顏色版麵的多樣化也能被巧妙地與聲音有效的結合起來。網絡版的企業內刊除了可以運用文字圖片進行展示,還可以運用音頻、視頻以及多樣的FLASH動畫效果。這些直接的視覺、聽覺的感官效果是文字所不能比擬的。這些技術的運用能大大增強企業內刊的可讀性,提升企業的傳播效果。

二、企業內刊數字化發展現狀及問題

我國企業內刊的發展非常迅速,目前我國的企業內刊已經達22000多種,每年出版發行耗資89億元以上,並且還以每年25%左右的速度遞增。現實情況中,我國企業內刊的總量其實遠遠超出這些數字,因為企業內刊隻限於在企業內部發行或在有限的範圍內交流,屬於“隱性媒體”,更大量的企業內刊沒有通過新聞出版管理渠道進行精確統計。如此龐大的一個傳播群體卻正向數字化的傳播方式逐步轉變。

然而,麵對發展迅速且數字如此龐大的群體,企業內刊數字化傳播能否將企業內刊從一個企業的附綴轉變成為一張精致的企業名片呢?這已成為很多企業家及企業內刊編輯人員長期思考的問題。雖然數字化企業內刊的傳播打破了傳統企業內刊的局限性,也極力通過網絡優勢加強與讀者的聯係溝通,但其在傳播中還存在的一些問題。

1、內容枯燥,缺乏獨立和創新性

企業內刊像是一麵鏡子,它既濃縮了企業的性格、精神、氣質、理想和追求,又凝聚了企業形象、風格和作風。然而當下數字化企業內刊雖然在表現形式上有所突破,但在內容上還是擺脫不了枯燥乏味的詬病。企業內刊的企業信息傳播性質確實在一定程度上限製了企業內刊的取材,但這不能成為企業內刊缺乏獨立性和創新性的必然原因。很多企業內刊在內容選材上隻是體現了“上傳下達”的傳聲筒功能,從而成為了單純的企業領導的“喉舌”扮演者。單調的內容、平淡呆板的設計,使得企業內刊難以發揮出主觀能動性。另外,由於企業辦刊人員多屬“半路出家”,其寫作比較側重於公文套路,造成內容平乏不鮮活,公文味濃,新聞稿件寫得類似工作總結。人物通訊寫得像個人鑒定,套話連篇、空洞無物。副刊也多是一些花草詩文,未寫出企業的精氣神,讓人感到索然無味、味同嚼蠟。語言文字及稿件的文體選擇缺乏與時俱進的創新和一定的獨立思考,使得企業內刊失去了自己的特色。

2、定位不明,缺乏針對性

定位對於一份刊物來說,是選材製作的指標和導向。定位不僅決定著刊物的內容,也決定著其所麵對的受眾。一份定向不明的刊物,是難以有特色,難以獲得脫穎而出的成功的。對於企業內刊來說,為企業服務自然是理所當然的定位。但很多企業辦刊對象不明確,企業在麵對企業內部人員和企業外部人員兩個不同的受眾時,定位模糊,缺乏特色和吸引力。

3、製作不夠精良,缺乏專業人才

企業內刊在製作上出現的良莠不齊,最直接的原因是很多企業單位缺乏優秀的專業製作人才。企業內刊的數字化對製作人才的水平有了更高的要求。雖然目前企業都提高了對企業內刊的重視程度,但大部分企業內刊都是單向的斥資製作,難以像專業的新聞報刊那樣實現利益的雙向流動,因此企業內刊在大部分企業還處“邊緣”地位,專業人才未能得到有效重視。目前,大多數企業內刊的製作人員並非全是新聞編輯專業畢業的專業人才,而可能是來自於行政部門的兼職人員。有些內刊經常是采訪、寫稿、排版一體化,專業人才不足常使得內刊編采人員工作壓力較大,成就感不足,最終造成刊物水準低下,甚至曇花一現,或無疾而終。

三、企業內刊數字化傳播的發展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