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網絡輿論風暴形成的關鍵因素
1、標誌性意見、標簽化報道刺激輿論產生
輿論事件的發生會引起網民的熱烈討論,在眾多意見交流中,總有一種或幾種意見是符合大多數人的價值判斷的,成為標誌性的意見,為大多數人所認同,隨著討論的深入,其他意見的聲音就會漸漸削弱,甚至消失。在此過程中,媒體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媒體對事件的分析影響輿論的發展,在大眾傳播效果的形成過程中起著重要的把關或過濾作用。雷政富事件中,紀許光用自己的微博發布信息時將“雷政富”說成“雷冠希”,其實就是給其貼上了生活作風不檢點的標簽,這才引起了輿論狂潮。
2、意見領袖的介入導致輿論升級
由於價值取向、社會地位和閱曆等的差異,不同人群對同一事件的看法也有不同,所以針對一個事件,意見往往是以零散的形式出現的。在網絡信息的傳播過程中,意見領袖是傳播網絡中的中堅力量。意見領袖提出的話題一旦被大眾所關注,相關的事件性和意見性信息也會為大眾所關注。意見領袖介入輿論事件,會推動輿論形成的進程。在雷政富被免職後,媒體並沒有放鬆對這一事件的跟蹤,爆料人也是一副猛料還在後頭的姿態。例如,《常州晚報》針對雷政富事件發表了一篇新聞評論,其標題為:“雷政富,不隻是生活作風有問題”,這就促使人們自發地去關注事件的發展和後續報道,從而引發更大規模的輿論風暴。
3、輿論場中的意見充分互動和整合集中
不同人群和利益集體對一個事件發表的所有意見的總和構成了事件的意見環境,從意見交換的過程來看,對事件的意見討論往往是一個建立在局部利益基礎上的互動,有對權威意見的質疑,也有不同觀點上的爭論。“個人意見的多樣化,必然導致個人意見的交融,造成某種意見人數驟增趨勢,這是輿論由個人意見向社會意見轉化的起點,是無數個人意見融合的過程。”③意見的整合過程其實就是求同的過程,各意見團體爭相獲得更多社會成員的認可,使認同者在數量上呈現出優勢,小的意見群逐漸變成大的意見群,到了極端情況下就變為了支持和反對兩股勢力。“雷政富事件”所形成的輿論場中,意見傾向單一化,基本表達了公眾對腐敗官員的不滿情緒。
4、輿論最終形成
在輿論場中,當輿論風暴發展到一定程度時,就形成了強大的意見核心,得到了大多數成員的認可,並且有一定的規模,形成了較為穩定的意見結構,這時輿論也就基本形成了。這一過程其實就是各個利益集團之間的互相妥協,最終達到一種相對平衡穩定的意見狀態。“雷政富事件”實際上是一起網絡反腐事件,公眾利用輿論力量打擊腐敗官員。但是,網絡反腐替代不了製度反腐,其本身也存在著諸多缺陷,這也是類似事件中人們形成的共識。
四、網絡輿論風暴的形成特征
1、形成速度快、規模大
新媒體的興起和普及有效提升了網絡信息的傳播效率,加之網絡時代網民對信息有著足夠的敏感,對社會熱點事件普遍關注,這些條件都在客觀上支持網絡輿論的形成,而且形成速度極快,形成規模很大。以“雷政富事件”為例,從11月20日不雅視頻被曝光到官方作出實質性回應、免除雷的職務隻用了63個小時,網友戲稱貪官被“秒殺”。事實上,這場網絡輿論風暴在社會監督方麵是個成功的典範,但同樣需要引起注意的是其負麵作用,由於輿論風暴形成迅速、規模較大,一些情緒化、刺激性的意見一旦成為輿論場中的主導意見,後果將不堪設想。因此,合理引導網絡輿論對於維護社會穩定和正常的網絡秩序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