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介紹事件的經過。這是整個專題最核心的部分,通過它讓讀者詳細地了解了整個事件的發生經過。四個專題都就日本附近海域地震爆發,引發海嘯和核輻射、核泄漏的過程作了詳細的報道。其次傳遞各方的態度。由於本地震引發的核泄漏、核危機嚴重威脅他國安全,引起了國際社會的強烈關注。四個專題都及時報道各方態度,讓人們了解到災難所帶來的深層次問題,其中包括來自日本政壇、日本民眾的反應,也有各國政府對事件的態度。三是為讀者提供互動平台。通過微博、評論等互動方式,讓更多的讀者參與到事件的報道中來,讓讀者的親身參與成為報道的一部分。最後采用組圖和視頻報道。讓讀者能更形象、更直觀地了解整個事件。圖片大多是災害現場情況和災後生活寫實,這是受眾關注的重點。
二、四大門戶網站新聞同質化的原因
我國四大門戶網站擁有各自不同的發展理念,麵對同樣一則新聞素材,無論是從專業策劃、版麵設計,還是組成要素等方麵竟幾乎一致。凡事皆有因,四大門戶網站新聞同質化現象也是有因可尋的。
1、新聞來源趨同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信息產業部2005年9月25日聯合發布《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管理規定》中規定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單位,不得登載自行采編的新聞信息,隻能轉載新聞信息。
目前我國四大門戶網站的新聞稿源基本來自各大主流新聞網站、報紙、電視台等。通過對2011年3月28日四大門戶網站分別就日本地震專題的部分稿件來源進行分類統計,結果顯示,28日新浪網有21條新聞是轉載自中新網、新華網等權威新聞網絡媒體,有18條新聞轉載自環球時報、人民日報等傳統媒體,另外有3條來自通訊社的通稿。另外三大網站情況也基本如此。各大門戶網站50%以上的新聞都是轉載自新華網等主流新聞網站,40%左右轉自報紙、雜誌。由於網絡媒體獲取新聞源機會的均等化和網絡即時傳播的特點,新聞來源趨同,缺乏自己的原創,同質化在一定程度上是不可避免的。
2、新聞價值判斷標準趨同
隨著網絡媒體日漸走向成熟,各門戶網站的新聞編輯對新聞價值判斷的標準逐漸產生了趨同。網絡新聞的價值判斷可從時效性、趣味性和實用性三個方麵來考察。首先是時效性。在日本地震這一專題中,四大網站除了滾動新聞外,都設置了“微博直播”欄目,基本實現了新聞播報與新聞事件發生的同步性。其次是趣味性。網易新聞關於日本地震的報道中有一則關於“雞堅強”的報道特別引人注目,報道指出一隻小雞在震後第27天被救,這不僅讓受眾在感受災難的悲痛之餘增添了不少正能量。三是實用性。如在日本地震專題中,四大門戶網站都介紹核輻射常識,詳細解說核輻射對人體的危害和具體防護措施。總之,門戶網站新聞在注重時效、趣味、實用等價值判斷標準同時,缺少了差異化和個性化,導致整個新聞價值判斷的趨同化。
3、各網站之間相互效仿
網絡新聞同質化是網絡新聞媒體競爭日益激烈的結果,媒體為了能吸引受眾獲得更高的收益,往往會主動學習、模仿競爭對手的優點,以提高自身在市場中的競爭力。所以一旦某個網站出現比較好的欄目或專題,各大網站就競相模仿,促成一種“你有我有大家有”的局麵,但卻未必能達到“你好我好大家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