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微博的出現,使得更多的人擁有平台表達自己的觀點。而麥當勞中國更是抓住了這一機遇,通過自主發布信息來獲得主動權,從而為危機解決提供了可能。
三、微博的傳播特性對信源可信度的影響
麥當勞中國在“3·15”危機解決中很好的運用了微博的傳播特點,加強了其信息的可信度,從而化解危機。
首先,即時性傳播。信息的時效性有利於加強信息的可信度。危機公關中速度就是勝利,麥當勞在被曝光三小時後就發微博來道歉,就是很好的利用了微博的即時性傳播的特點,從而避免了謠言的傳播,使得可信度高的信息最快占據輿論高地。而緊隨其後的家樂福等由於發布時間晚,公關效果並不是很好;其次,社交功能。麥當勞中國的微博有著一大批忠實的粉絲,在以往的微博營銷中,麥當勞中國通過宣傳已經建立起了與受眾之間的信任關係。這是微博營銷日積月累的結果,即通過長時間的溝通和交流建立起與受眾之間的信任。這種信任無疑也大大加強了麥當勞中國官方微博的信源可信度;第三,“麥當勞體”。微博的內容隻有140個字,這種形式對於信息的傳遞有著一定的局限性,但是從另一方麵也為信息的簡潔提供了可能性。在此次危機公關中,麥當勞中國發布的微博被網友稱之為“麥當勞體”。因為在這短短的一條微博裏,麥當勞中國簡潔而又明確的表達了四層意思,包括對此事件的態度,對消費者的歉意,對相關部門參與調查的歡迎,表明將要采取的行動。這種簡潔而又真誠的表述方式受到了粉絲的一致稱讚,也客觀上加強了其傳播效果;最後,微博用戶的及時反饋。在微博發出去以後,麥當勞中國的微博粉絲便紛紛轉發,甚至有很多“加V”的微博以轉發來支持麥當勞,這種及時的反饋無疑大大加強了信源可信度,使得麥當勞發布的信息更加具有權威性。
但是麥當勞危機公關中使用微博的表現並不能說明微博的可信度就非常高。微博作為一種新的媒體形態,其信源可信度受到多方麵的影響。微博上往往出現很多虛假的信息,比如“金庸被去世”等,這種局限性也是由微博的傳播特點所決定的。
1、微博的全民傳播模式降低了其權威性
我們知道信源的可信度最重要的一個評價標準就是信源的權威性,而微博是一個全民性的媒介平台,這種“全民皆記者”的模式使得微博的權威性降低,並且具有隱匿性的特點。當然一些“加V”的微博用戶其權威性是很高的,但是大多數微博用戶的權威性不夠。用戶隱匿,就在一定程度上使虛假、色情、暴力等不良信息肆意傳播,降低了信息的可信性,也增大了受眾選擇信息的難度。受眾每天麵對海量的信息,要花大量的時間去辨析真假,所以從這一角度看,微博的信源可信度並不是很高。
2、微博的臉譜化傳播,使得信息發布主觀性過強
因為微博用戶在發布信息的過程中或多或少都是從自己的價值觀出發,這種現象則大大的降低了信息的客觀性。特別是很多人利用微博來訴求某種利益,達到某種目的,這也削弱了微博的信源可信度。比如麥當勞危機公關案例中,其之所以成功和麥當勞一向“對食品質量要求高,讓消費者放心”的形象是分不開的,而且麥當勞的食品僅僅是過期了半小時,這和其它國內的食品公司更為惡劣的行徑形成了鮮明的落差,所以在消費者看來這種違規操作其實算不了什麼。因此,一定程度上也影響了信源的可信度。
3、微博的碎片化傳播特點也會導致信息失真
在短短的140字裏麵要想表述完整的信息是很困難的,而不完整的表述容易造成信息傳遞的不準確,有的時候造成歧義等,這也會削弱信源的可信度。無法傳遞詳細、準確訊息有的時候會造成信息誤讀,從而形成不好的社會影響,有的時候也助長了流言的產生與傳播。
結語
微博作為一種新的媒介形態有著超強的傳播活力,它的實時性、互動性、匿名性等傳播特性使得它越來越成為人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交流工具,但是我們也要看到微博碎片化、臉譜化傳播所帶來的不利影響。麥當勞微博公關的成功案例讓我們看到了微博的巨大能量。但同樣我們也不能忽視微博作為新媒體比傳統媒體信源可信度低的事實,要對微博上傳遞的信息有一個客觀審視的態度,不能照單全收。
(作者:中國傳媒大學電視與新聞學院碩士研究生)
責編:葉水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