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時代議程設置理論在公民新聞中的運用
傳媒e時代
作者:孫豔
【摘 要】媒體根據自身的定位,為受眾進行信息的篩選,在某種程度上有輿論引導的意味。事實上,一個真正的社會輿論熱點的形成,應該是受眾自己對新聞事實進行選擇的過程。公民新聞的發展,受眾對新聞信息參與度的提高,使議程設置的主體逐漸發生變化;同時,議題的內容和傳播的流程也有了新的發展。本文從議程設置理論在融媒時代的變化、公民新聞的特點以及公民新聞中議程設置理論的發展三個部分,來認識議程設置理論逐漸從“權威議程設置”到“大眾議程設置”變化的過程。
【關鍵詞】議程設置 公民新聞 公眾議程 政策議程
議程設置是傳播效果理論中的重要內容,在某種程度上,議程設置理論就是探討媒介議程設置影響公眾議程設置,公眾議程設置影響政策議程設置的過程。傳統媒體在社會傳播中有著重要的影響,對公眾議程和政策議程設置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隨著新技術的蓬勃發展,新的媒介載體不斷出現在社會生活中,新舊媒體相互配合、相互促進,“媒體融合”已成為當下媒介生態環境的一大景觀。在網絡媒體的帶動下,公民新聞的影響力也在逐漸擴大。與傳統媒體的議程設置相比,公民新聞的議程設置是一個從“權威議程設置”往“大眾議程設置”過渡的過程。
一、議程設置理論的內涵
議程設置作為一種理論假說,最早見於美國傳播學者麥庫姆斯和肖的論文《大眾傳播的議程設置功能》。他們認為:大眾傳播具有一種為公眾設置“議事日程”的功能,傳媒的新聞報道和信息傳達活動以賦予各種“議題”不同程度的顯著性的方式,影響著人們對周圍世界的“大事”及其重要性的判斷。①換句話說,就是媒介報道什麼,受眾便注意什麼;媒介強調什麼,受眾也會從一定程度上認為什麼更重要。大眾傳媒不僅是重要的信息源,也是重要的影響源。
迪爾潤和羅傑斯將議程設置的過程定義為“以獲得媒介專業人士、公眾政治精英的注意為目標的議題間的持續性競爭。”②這為我們更好的理解議程設置的三個部分,即傳媒議程設置、公眾議程設置以及政策議程設置,做了一個理論的準備。
從上述理論指示中,我們不難發現,傳統媒體的議程設置功能,更多的是一種權威的議程設置。代表著統治階級或黨團利益的媒體,通過對傳媒精英、編輯、新聞記者的價值觀影響,從有利於媒體利益的取向來設置議題,引導公眾思考。但是隨著融媒時代的到來,網絡的發展,公眾參與度的提高,議程設置理論不再維持現狀,有了新的發展。
二、融媒時代議程設置理論的新發展
傳統媒體時代,大眾媒介以自己的利益取向、價值觀選取議題,並決定議題的重要程度,以及進而影響議題在受眾心目中的重要程度。進入融媒時代,網絡媒體以及手機第五媒體發展並逐漸成熟,使得議程設置理論呈現一些新的特點。媒介傳播環境的變化,帶來傳受雙方主動性的變化,使得議程設置的主體發生了變化。新媒體的互動性以及高參與度,使得議程設置的流程也有了新的發展。具體表現在如下幾個方麵:
1、議程設置的主體:從大眾媒介到公眾的轉換
在傳統媒體環境下,議程設置的主體是專業的媒體機構,媒體根據自身的利益和價值取向來決定議題的設定。而網絡媒體的自由性和開放性,使得越來越多的人在媒體上發布、接收以及交流信息,進而決定了在網絡傳播背景下的受眾,可以把握機會進行議程設置。公眾可以通過網絡平台發布信息,吸引和影響其他網絡受眾,並在共同的認知中逐漸形成趨於主流的看法,從而賦予這一事件以重要性和顯著性,形成網絡議題。③融媒時代議程設置主體即網民,通過網絡論壇、博客等參與方式,把自己感興趣的話題拿來和網民一起探討。但是,這並不意味著公眾成了唯一的設置主體,而是與大眾媒體相互協作,共同完成議程設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