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胡塞爾之“意向性”(以“日本大地震”事件為例)
在現象學中,“意向性”是一個至關重要的概念。胡塞爾認為,現象學方法是一種對意識的本質進行新的描述的哲學方法。他認為以種種形式表現出來的意向對象與實際事物是一回事,並沒有一個意象對象之外的物自體,意向活動意向的就是世界上的事物。因此,凡是被我們意識呈現出來的東西,作為意向對象都是同樣合理的,都是我們世界的一部分;意識的第二步,即反思意識才會去思考事物是否客觀存在的問題。
若一個人與現存世界和直觀感受完全隔離,就等同於睜眼瞎,將完全陷入個體內在的思考,看不清事實,看不到事物的本質。微博的迅速興起為網民表達意願、實現話語權提供了可能,網民可以通過微博表達個人意願,發布身邊第一手資料,可以是一段視頻、一段錄音、一張照片,甚至是幾句話語。若網民隻是想要抒發個人情感和意向,固然無可厚非,但若是想要做 “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切記要完成意識的第二步,即反思意識,思考事物是否是客觀存在的,所發布的內容是否是真實可信的,切忌天馬行空、閉門造車。
2011年3月11日日本大地震發生後,截至當日下午18時的4個多小時內,新浪微博上發布的日本地震相關微博近450萬條,其中在日本的微博用戶發出了30萬條。(引自新浪新聞)其中,當然囊括眾多日本大地震相關資訊和新聞,與此同時,憑空炮製的“微博假新聞”也不在少數。例如:“日本漫畫家年會賓館震垮,鳥山明、岸本齊史、尾田榮一郎等集體葬身火海……”“韓國救援隊派了5個人2隻狗救援日本,結果兩隻狗在東京走丟,那五個人在找狗。”等等,這些看上去荒謬、可笑的假新聞使公眾信以為真,很多人一味從眾,鮮有求證,瘋狂擴散。越是看似荒誕的消息越是博人眼球,越是“莫須有”的事實越是傳得風生水起。於是,很多網友在這種娛樂至死的氛圍中將“反思意識”拋之腦後,不顧事實的真相,惡意編造謠言娛樂大眾。
三、海德格爾之“存在主義”(以“淄博狗狗被販運”事件為例)
海德格爾通過“理性”與“現象”的根本意義,將現象學規定為藝術或“讓事物顯現自身”的實踐,即“回到事物自身”。海德格爾最具創新性的觀點之一是他提出了“存在主義”,他認為個體就是世界的存在,人類具有意識到其存在的能力。“存在主義”論述的不是抽象的意識、概念、本質的傳統哲學,而是注重存在,注重人生。
從精神層麵來看,新聞追求的是真善美,但是在揭露新聞事實真相的過程中,應該堅守真實性原則和信仰的力量,也就是“回到事物自身”。在新聞傳播過程中,我們應該傳播正能量,感召真善美的回歸,但是不能盲目行之,讓道德“綁架”內容,讓“善”與“美”超出“真”的範疇。特別是在具有自媒體特性的微博中,很容易出現“一石激起千層浪”的現象,因此,在發布新聞時更應謹慎,在意識存在的同時還應該確保事實的存在,“讓事物顯現自身”,把真相帶給大家,對自己負責,對社會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