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0月12日,一位名叫“青島愛心家園誌願者娜娜媽”(以下稱“娜娜媽”)的網友發布消息:“動物保護誌願者在淄博市張店區新村西路華成房地產公司附近攔截到兩輛運狗車,車上共計700餘隻狗狗,出發地是濰坊,目的地是要送到廣東的各個飯店裏去!現場混亂,擔心運狗車最終還是難免被放行,請各救助組織和愛心人士能前去救援!”該微博還配發了數張圖片,圖文並茂,由不得你不信。此消息一出便引來眾多網友的關注和擴散,網友紛紛譴責販運狗狗的商家,同情狗狗的遭遇,山東小動物保護協會的誌願者們也表示會立即介入救援。當天下午,“娜娜媽”再次發布狗狗最新情況:“感謝大家的關注和擴散,通過現場的誌願者傳來信息,有好心人願出資9萬元買下全部狗狗。”由於事件典型,又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甚至出現了要求設立相關法律保護小動物的輿論,不少媒體開始派記者了解事件詳情。然而,事情的真相卻出乎所有人的意料:整個事件根本就是個大烏龍,所有的事情都是由一個網名叫“青島誌願者小飛”的人編造的,狗狗被販運的圖片也是一年前在天涯論壇上出現過的。從該事件中,我們不難看出,無論是“小飛”、“娜娜媽”還是幫助散布信息的網友,都忽視了“客觀存在”這一重要因素,沒有理性地分析“現象”,而是盲目擴散“微博假新聞”,徹底讓道德“綁架”了。
結語
現象學中所強調的新聞真實性和客觀性,創造性的將焦點集中在“新聞人”和“新聞內容”的關係上,使兩者對立統一,並要求“新聞人”必須具有“反思意識”,確保所發布的信息“回到事物自身”。近年來,“微博假新聞”層出不窮,除了與微博自身特性有關,與微博使用主體在媒介環境下的異化更是有著莫大的關係。或是無心之過,或是有意為之,歸根結底還是源於網友意識淡薄。
微博的誕生和發展為公民表達意願、傳播信息提供了一個更為廣闊的平台,公眾可以發布第一手資料,主動承擔“公民記者”的角色。然而在當前網絡環境下,信息把關人缺失,多向傳播模式的副作用,用戶自身意識淡薄,種種原因使得“微博假新聞”屢禁不止。除了分析這種現象產生的原因,我們還應該製定相關對策,加強網站監管,加大曝光力度,建立處罰體係和辟謠機製,提高用戶的認證門檻,盡快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同時從用戶自身層麵著手,積極倡導網民加強自律,營造良好的網絡環境,使微博在新聞傳播的過程中發揮“正能量”!
參考文獻
①謝耘耕、王平,《從“金庸去世”看微博假新聞的傳播與應對》[J].《新聞記者》,2011(1)
②李靜、王綺慧,《微博假新聞泛濫的原因及對策——從日本大地震後微博反應說起》[J].《編輯學刊》,2011(5)
③任俊,《試析海德格爾的現象學概念——以胡塞爾現象學為參照》[J].《天水行政學院學報》,2008(3)
④陳力丹、謝麗莎,《“善”與“美”的新聞更需“真”——談談道德“綁架”新聞的現象》[J].《東南傳播》,2012(5)
⑤鄒星,《微博時代的公民新聞》[J].《文學界(理論版)》,2010(7)
(作者:均為河北大學2012級新聞學研究生)
責編:周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