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淺談微博的媒介特性與輿情應對(2 / 3)

微博的輿情影響力到底有多大?廣泛流傳的一句話可供參考:微博粉絲超過一百,是本內刊;超過一千,是布告欄;超過一萬,是本雜誌;超過十萬,是份都市報;超過一百萬,是份全國報紙;超過一千萬,就是電視台;超過一個億,就是CCTV了!

2、微博輿情的非理性

不容忽視的是,微博輿情的形成機製帶有先天上的不足。微博輿情不是通過事實而是通過極具感染力的情緒加以聚合,那些能夠激起用戶本能反應的事件成為微博感情共同體的基礎③。這種輿情形成機製,造成微博傳播帶有強烈的情緒化、主觀性,信息失真、謠言四起成為微博輿情研判的難點。

當前,社會多種矛盾聚焦,名人明星、公共安全、權錢欺人、貪汙腐敗等等話題一經微博發布,極易點燃公眾情緒,引發大規模的網絡圍觀。一方麵,這種“圍觀”體現了微博強大的輿論監督能力,如:雷政富從不雅視頻微博曝光到被免職和立案調查,前後僅用了63個小時;微博上對陝西“表哥”楊達才經濟狀況的不斷質疑,最終導致了紀檢司法部門的介入。另一方麵,基於情感認同而聚集的微博圍觀有時是非理性的,獵奇、泄憤甚至網絡暴力等不一而足。過度情緒化的非理性圍觀,帶來明顯弊端:

(1)捕風捉影,傷及無辜。今年3月12日,新浪微博“音樂小巷”發帖稱:4月12日,在83版《西遊記》中扮演孫悟空的演員六小齡童因病去逝。盡管該不實微博中連日期都寫錯了,還是引發了許多關注,不少加V認證微博也轉發了,這讓當時正在拍片的六小齡童心情受到嚴重影響。

(2)未經證實的信息在微博上擴散,嚴重擾亂公共秩序。今年3月9日一條關於杭州出現不明原因疾病傳播的微博發布,並在近一周的時間被轉發了近兩萬次,在網絡上引起了強烈反響。經杭州市衛生局核查,該微博內容為謠言。杭州警方查明,捏造謠言、散布疫情虛假信息的是江蘇籍網民吳某、張某、施某和杭州某職高學生姚某,動機僅因無聊、無知。

(3)微博監督異變為“微博暴力”。最常見的微博暴力,是帶有評論或指責內容的微博發出後,經過大量微博用戶的轉發,在微博的輿論空間內形成一種強勢,而被指責的人或單位成了眾矢之的,有苦難言④。去年5月29日,擁有數十萬粉絲的新浪用戶“武漢路邊社”發布微博“今日武漢暴雨,華師武傳二號樓過道被淹,清潔阿姨冒雨背多名學生進樓上課。”, 24小時內微博上轉發量突破16萬,受助女生頗受指責,事實卻是“學生的腳受傷了”。

三、以微博應對微博輿情

麵對洶湧而來、複雜多變的微博輿情,以己之矛攻己之盾,用足用好微博這個特殊的新媒體平台,以微博應對微博輿情,不失為一條直接、快速、有效的途徑。

1、兩大應對主體

(1)政務微博。政務微博是應對微博輿情的第一主力軍。經曆了2011年的政務微博元年,2012 年的微博“政能量”愈演愈烈。國家行政學院電子政務研究中心新近發布的《2012年中國政務微博客評估報告》顯示,截至去年底,我國政務微博客賬號數量已經超過17萬個,較2011年底相比增長近2.5倍。

越來越多的黨政機關認識到開設微博的重要性。能否妥善應對微博輿情,直接關係到政府形象和社會穩定,是對黨政機關執政能力與管理能力的新考驗。借助微博這個平台,黨政機關可以在出現涉及本部門的輿情時,不缺位、不失語、不滯後,第一時間發布原本需借助報紙、電視等傳統媒體發布的消息,謹防不實言論擴散、不被微博謠言綁架,在時間、空間上搶占微博“話語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