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少白之革命宣傳活動及其影響研究
媒介縱橫
作者:韋金豔
【摘 要】革命宣傳活動在革命進程中起著不容忽視的作用。民主革命先驅者之一陳少白在追隨孫中山先生開展革命工作期間,通過《中國日報》等報刊平台,宣傳新學新知,傳播革命思想,並巧用戲劇等文藝活動,為革命鼓與吹,成為革命強有力的輿論陣地和思想武器,其革命宣傳活動為革命作出了重要貢獻。
【關鍵詞】陳少白 革命宣傳 中國日報 戲劇
“中華民國之創造,歸功於辛亥前革命黨之實行及宣傳之二大工作。而文字宣傳之工作,尤較軍事實行之工作為有力而且普遍。”百年前的辛亥革命使中國發生了曆史巨變,建立了中華民國,出現了共和製度,而麵對處於統治地位兩千多年的封建製度,革命團體要讓革命思想深入民眾並爭取社會支持,實在離不開“宣傳”工作。革命宣傳工作可為革命行動構建公共輿論空間,向受眾宣傳自身所倡導的革命理念,實現對社會的幹預,達到傳播思想、交流訊息、引導輿論等多重功能。革命宣傳活動在革命進程中起著不容忽視的作用。
中國近代資產階級革命派正式的革命宣傳活動始於“革命報紙之濫觴”——《中國日報》,這是對革命先行者孫中山極為推崇的陳少白在香港創辦的第一份革命報刊。陳少白早年追隨孫中山先生,對推翻清王朝的腐敗統治作出卓著貢獻,是辛亥革命的元勳之一,被尊為中華民國“國叔”。除了革命組織、革命聯絡工作外,陳少白還通過革命報紙、革命戲劇等陣地,開展卓有成效的革命宣傳活動,為民主革命鼓與吹,成為革命強有力的輿論陣地和思想武器,對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產生了重要影響。
創革命之輿論武器
資產階級革命團體興中會成立初期,“文人墨士極感缺乏,所用宣傳工具,僅有《揚州十日記》、《嘉定屠城記》及選錄明《夷待訪錄》內《原君》《原臣》、單行本數種。同時康有為派所出版雜誌,風行內外。戊戌前有上海《時務報》、澳門《知新報》;戊戌後,有橫濱《清議報》、《新民叢報》、神戶《亞東報》、新加坡《天南新報》、檀香山《新中國報》、舊金山《文興報》、紐約《維新報》、澳洲《東華新報》等等。革命黨對之,實屬相形見絀。因是素恃為興中會地盤之橫濱、檀香山二處,竟為保皇黨所奪。”②尤其自乙未(1895年)廣州一役失敗後,孫中山在日本規劃粵事,重圖大舉,麵對保皇派的宣傳強勢,深感創設宣傳機關之必要,於是在己亥(1899年)秋間遣陳少白至香港籌辦黨報,兼為黨務軍務之進行機關。是年十二月下旬(公曆1900年1月),《中國日報》在香港正式創刊,是為革命報紙之濫觴。從創刊至1906年8月間,陳少白一直是《中國日報》的主筆和總編輯,他以《中國日報》為陣地,針砭時弊,發表了許多影響較大的文章,發揮著“筆陣千軍”的力量,為革命宣傳作出了貢獻。
以“複興中國”為辦報宗旨。定名《中國日報》,取“中國者中國人之中國”之義。陳少白還以“敦煌韜晦子”的筆名在報紙創刊號上撰寫了《創刊詞》,說明了該報取名的宗旨,“主人見眾人之皆醉而欲醒之”、“因思風行朝野,感格人心,莫如報紙,故欲借此一報大聲疾呼,發聾振聵,俾中國之人盡知中國之可興,而聞雞起舞奮發有為也。”
旗幟鮮明倡言革命。《中國日報》出版初期,由於滿清政府“言禁”很嚴,又未知香港政府態度如何,因此未敢公然發表排滿革命的言論。半年後,報紙已站穩腳跟,《中國日報》的政治傾向和銳利鋒芒便漸漸顯露出來,接連刊登一批宣傳革命的文章,旗幟鮮明地倡言革命。報紙的宣傳內容包括揭露清政府的腐敗無能和賣國行為,聲援革命黨人的革命活動;宣傳愛國救亡,揭露和譴責列強的侵華罪行,聲援中國人民的反帝愛國戰爭;宣傳資產階級民權思想,鼓動人民衝破封建羅網的束縛,爭取民主自由權利;與保皇派報刊論戰,反擊保皇黨人對革命的汙蔑等。較有代表性的文字有《剪辮發說》、《論民權》、《民主主義與中國革命之前途》等,尤其是與保皇派的報刊論戰。1902年末第二次廣州起義失敗後,保皇派報紙《嶺海報》發表文章汙蔑該起義擾亂社會治安、大逆不道,陳少白連同報內其他編輯記者撰文,堅決駁斥保皇派的謬論,與之論戰數月,是為兩派報刊論戰之始。後與《新民叢報》的論戰中,《中國日報》還刊登了孫中山先生的《駁保皇報書》、《敬告同鄉書》、章太炎的《正仇滿論》等,正麵駁斥“保皇扶滿”的言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