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文藝活動倡言革命
為宣傳革命思想,革命黨人或以報紙鼓吹,或借演說倡導,然而皆未能深入民間,效果有限。為此,革命黨人逐漸探索出了編撰戲曲唱本,以群眾喜聞樂道的形式宣傳革命思想的途徑,最先發起者為《中國日報》。
借報紙副刊,為革命呐喊助威。陳少白在擔任《中國日報》總編輯期間,逐漸意識到報刊雖有宣傳鼓動作用,但隻是在知識分子中起作用,普羅大眾不識字,報紙的宣傳對他們難以收效。陳少白發現,社會大眾喜歡看戲,雖然不懂曆史,但通過看戲能對戲劇中的人物、故事耳熟能詳,並能辨忠奸、分是非。戲劇在社會大眾中的宣傳作用及影響力甚大。為此,《中國日報》率先在《鼓吹錄》一欄中,撰寫戲曲歌謠,或諷刺時政得失,或稱頌愛國英雄,風趣幽默,深得群眾喜愛。陳少白才思敏捷,撰寫南音、粵謳等民間歌謠也很拿手,曾用流行一時的《陳世美不認妻》小調,創作粵曲刊登在《中國日報》上進行反滿宣傳,原詞寫道:“同胞們,若問起,亡國遺民淒慘事,待我從頭說你知,言未開來心內悲。……萬望你,眾誌士,嚐膽臥薪切齒記,但願光複漢河山,洗盡遺民奴隸恥。”
巧用戲劇,嬉笑怒罵宣革命,開粵語話劇先河。陳少白在辦報之餘,開始編寫戲劇,通過演戲來宣傳革命。1904-1905年間,陳少白在李紀堂等的支持下,創設了“采南”歌戲班,招收幼童並加以教育。期間,陳少白自告奮勇,擔負起為劇團編撰劇本的重任,編寫了《文天祥殉國》、《黃帝征蚩尤》、《俠男兒》、《兒女英雄》、《六國朝宗》等劇本,內容或表揚忠義,或諷刺時政,或鼓吹反抗異族,將這些劇本交由劇團排練演出。1905年冬,“采南歌劇團”在各鄉市及香港、澳門等處演出,所演新劇擺脫了中國傳統戲劇內容的局限,不用“舞台官話”而采用廣州話唱曲,更能引起觀眾共鳴,香港輿論界讚揚其“頗博世人好評,實開粵省劇界革命之先聲”。在其影響下,不少人投身戲劇事業,並在廣東催生了新的戲劇隊伍“誌士班”,通過戲劇來宣傳革命,出現了“優天影”、“振天聲”、“振南天”等劇團。1911年“振天聲”白話劇團成立,專演白話劇,陳少白為該劇團撰寫了《熊飛起義》、《剃頭痛》、《虐婢報》等劇本,反對暴政,反封建、宣揚民族主義和民主主義。後陳少白、黃詠台等創辦了一個演出“白話配景新劇”的劇社——“振南天”白話劇社,陳少白為該社撰寫了《自由花》、《賭世界》、《父之過》等白話劇本,內容針砭時弊,鼓吹革命,倡導良好的社會風氣,演出深受好評。陳少白巧用戲劇宣傳革命,開創了廣東粵語話劇的先河。
通過報紙文藝副刊及戲劇演繹,表麵上嬉笑怒罵演繹故事,實則宣傳革命,對開啟民智起了很大作用,“卒能引起人心趨向於革命排滿之大道”。
作為中國近代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先驅者之一的陳少白,為革命奔走不已,通過辦報謀革命宣傳之政,巧用文藝宣傳革命,使革命思潮深入民心,成為革命的重要助推器。在謝絕政治生涯後,陳少白回到故鄉江門外海,辦了許多有益於人民的實事,包括興學育才,修橋築路、發展交通,禁煙禁賭,提倡植樹綠化等,為鄉民謀福利,深受鄉民讚頌。
【本文受江門市哲學社會科學項目資助】
參考文獻
①②馮自由:《革命逸史》[M].新星出版社,2009:481、21
③張玉法:《興中會時期的革命宣傳》,轉引自侯傑,王曉蕾.《報紙媒體與辛亥革命——以香港〈中國旬報〉為例》[J].《文學與文化》,2011(4):100
(作者:五邑大學黨委宣傳部編輯)
責編:周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