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雜文大部分都會出現諸如此類明示暗示的句子,這些句子表明其雜文所作的評論所闡述的觀點的確是來源於當時的新聞報道或時事熱點而不是脫離社會實際的空談怪論。從這個方麵來說改版後的《申報》副刊《自由談》完全不同於周瘦鵑主持時的“鴛鴦蝴蝶派”版的《自由談》,也不同於同時代的其他副刊,《自由談》結合新聞時事發表評論,對重大事件做出全方位的記錄實際上已經是一種輿論陣地了,這由魯迅等人的雜文與新聞報道的關係之中可見一斑。
二、關注新聞時事,引導輿論
雜文是與時代緊密相連的文體,時代的風雲變幻在雜文作品中或多或少體現出來。作品中體現的最本質的時代特色即雜文的時代精神。我國近代作家中若論對社會情況的反映,首推魯迅;而魯迅作品中則非其雜文莫屬。魯迅雜文猶如中國近代社會的一麵鏡子,它在很大程度上為我們展現了一個曆史時期的社會情況,及時跟進時事政治的最新發展,尤其是社會輿論,這表現在政治、經濟、文化等各方麵。
魯迅在《自由談》所作的雜文大部分是與時事政治有關,這與魯迅棄醫從文喚醒國人之心的初衷是分不開的。比如《對於戰爭的祈禱》、《伸冤》、《光明所到……》等涉及到日軍侵華、國際政治、國內民權等各方麵。在《光明所到……》一文中寫道:“中國監獄裏的拷打,是公然的秘密。上月裏,民權保障同盟曾提到過這個問題”,“監獄裏的光明世界真是暫時的很”,“‘好人’就決不至於犯法。倘有不信,看這‘光明’”一麵揭露中國監獄的問題,一麵諷刺胡適“好政府”主張。魯迅的這類文章因為結合時事政治其新聞性和時效性不言而喻,更主要的是他能用簡短犀利的語言直中要害,並且邏輯性強論述條理清晰,更難得的是大多風趣幽默,是將文學藝術與新聞評論結合在一起的典範。人們常說魯迅的雜文如標槍,經常刺中敵人的心髒,的確如此,魯迅的雜文揭露國民黨官報和消閑報刊;揭露帝國主義,抨擊法西斯;批判病態的社會現象。雜文的風格充滿戰鬥性,可謂“橫眉冷對千夫指”。《自由談》作為其大部分雜文的載體媒介在當時輿論界的地位不言而喻。
魯迅的雜文之所以能在輿論中影響巨大,不僅僅是其雜文切合當時的時事與政治,更主要的是魯迅堅持自始至終的人民立場,因此其雜文並不局限於時事政治,在經濟、社會、文化方麵亦有大量觀點。他借助《自由談》這個直接麵向廣大公眾的平台,反映大眾的真實生活狀態,堅定地為人民群眾呐喊。比如其在《從諷刺到幽默》、《新藥》中談論社會問題;在《止哭文學》、《文人無文》、《文章與題目》中談論文學問題。可以說各方麵都有所涉及,並且都與國家與人民的前途息息相關。
結語
《自由談》的改版使得魯迅等人的雜文有了一個非常好的平台,而魯迅的雜文也造就了《自由談》在新聞史上的重要地位。《自由談》在引導新聞輿論上十分成功,在中國近代史上對於啟蒙人民智慧、揭露社會黑暗和號召人民反抗侵略與壓迫方麵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而魯迅雜文對於當今的新聞報道和新聞評論亦是具有啟發意義,其對當時重大事件做出的迅速及時以及全方位的反映和記錄呈現出清晰的新聞麵孔,其對新聞報道的精心選擇與獨具匠心地處理也為當今讀者提供了一個喜聞樂見的文學語言形式。
參考文獻
①朱秀清,《魯迅雜文的新聞麵孔·以·申報·自由談·雜文為參照》,《齊魯學刊》,2008(3)
②茅盾:《我走過的路(中)》,人民文學出版社,1984:188-189
③茅盾,《魯迅——從革命民主主義到共產主義》,《人民日報》,1956-10-20
④杜積西,《魯迅雜文的新聞傳播特性與民意表達》,《廊坊師範學院學報》,2005(3)
⑤馮並,《中國文藝副刊史》,華文出版社,2001:303-304
⑥《魯迅全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
(作者:安徽大學新聞傳播學院新聞係2012級研究生)
責編:姚少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