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安全、有效地監督政府
雖然我國憲法明確規定,群眾監督受法律保護,任何人不得壓製和打擊報複。可是現實中的群眾監督製度總是受到幹擾和破壞,特別是當群眾對國家機關及其公務員提出批評、建議,或者檢舉、揭發、申訴、控告時,一些國家機關和公務人員往往通過發布指令、製定政策、強製裁決等方式,控製群眾監督活動。廣電市民監督團的監督活動通常由記者帶隊,到現場對事實進行調查取證,對於一些影響麵廣、現場感強的重大事件,除了開展現場督查外,電視新聞綜合頻道還同步進行現場直播。對於一些難點問題,“監督團”開展連續性的追蹤督查,相關欄目也開展連續性的報道,直到問題徹底解決為止。對於一些不宜公開報道的敏感問題,由監督團專人整理後,以書麵報告或內參的形式,報送黨委政府相關領導和部門,促使責任單位和責任人改進工作。“監督團”還定期刊發《活動簡報》,對每次督查行動的內容和效果進行梳理,及時送達市主要領導和部門負責人,擴大活動的影響麵。一年多來,在廣電市民監督團督查的130多項內容中,80%以上得到徹底解決或明顯推進了解決問題的進程,多次得到省市領導的批示。
4、從“平民”走向“明星”
廣電市民監督團成立之後,溫州廣播電視傳媒集團可以說是重磅打造,在黃金時間段讓出很多“篇幅”來報道他們的行動。《有話直說》、《新聞聯播》、《閑事婆和事佬》先後開辟專欄,差不多每天都可以在電視屏幕上看到他們的身影。浙江省新聞名專欄、溫視唯一一檔日播的實時互動新聞評論節目——《有話直說》欄目索性把廣電市民監督員推向“鏡頭”來擔任現場出鏡記者,甚至請到演播室來擔當嘉賓評論員。很多監督員原來都是默默無聞的“一介平民”,自從參加了廣電市民監督團,頻頻在電視屏幕露臉,成了明星。監督員黃奕輝多次在公交車上被人“圍觀”;最早擔任出鏡記者的周德耀,時常在公共場所被別人堵著接受投訴;觀點犀利的馬軍建、潘文文成了網絡“意見領袖”,上網隨便發個貼都有一群人跟貼。因為一些監督員在監督團表現活躍,監督風格麻辣犀利,監督效果紮實有效,蔣曼瓊、姚讚等被溫州市信用辦聘任為“溫州社會信用建設監督員”,張純來、陳曉敏等一大批監督員被溫州市機關黨工委聘任為“機關作風督查員”。
溫州廣電市民監督團不僅增強了公民對政府政策的認知度,更有助於滿足公民對其聲音受關注以及其需要和利益得到滿足和追求的期望。中共溫州市委常委、市紀委書記陳曉明2012年5月19日在《溫州廣電市民監督團簡報》第4期上批示:廣電市民監督團集輿論監督和社會監督於一體,是體製外監督的一大創新。創建時間雖短,但成效明顯,具有鮮明的代表性、針對性、及時性和創新性。市紀委監察局要加強與監督團的聯合、配合,改進監督方式,完善“六督聯查”機製,進一步形成監督合力,不斷提高監督實效。
(作者:溫州廣電傳媒集團主編)
責編:周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