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樸實淳樸的工作歌謠
紀錄片中出現的聲音元素是提供附加信息的有效方式之一,《玉扣紙》中出現了四首歌謠,除了片尾處兩首,其他兩首為工人工作時所唱,分別是15'02"踏竹麻、20'50"做紙。踏竹麻是工人用腳踩踏竹麻,極其消耗體力,工人此時所唱歌謠為,“早晨爬起天曬霞,哥俚出門踏竹麻;不曉得哥俚,掙錢這麼辛苦;曉得在屋下,搭妹啜擂茶;十八老妹,生得嫩皙皙;好比冬瓜,剛剛削了皮;一身脫開,無個跳蚤口;我哥俚,怎麼舍得你。”⑿第二首歌謠是兩個人做紙時所唱,“日想郎想哩你;心中想郎,郎不理;怎麼你郎,不開口;老妹開口,無麵皮;送出名聲,都怪你……”⒀這兩首歌謠伴隨著工作發出的沉重繁瑣的勞作聲,再現了寧華人一代代製作玉扣紙的場景,這些歌曾“凝聚了那麼多的艱辛”⒁,承載了曆史記憶,具有工人生活的真實感和獨特的韻味。
42'07"處,造紙工作全部結束,工人睡在堆滿成品紙的房間裏,在床上唱起歌謠:“目睡起來了不得,喊你老妹倒碗滾茶來。一碗滾茶食落,郎沒醒,同你老妹玩耍,好哩?昨日對夢,對得是好詫,對夢來到妹屋下。睡到半夜,哥俚寐一醒,曉得哥俚,還在紙寮下;昨日對夢,對得是好奇,對夢雞公拖狐狸,對夢老鼠都來拖貓子,對夢老妹坐袍皮。”⒂
在44'41"處漸至結尾,隨著漸起的音樂,一首歌謠出現:“想起走廠,真好可憐;半夜三更,要早補簾;老妹情意,雖然好哩;再好情意,也無屌用。想起走廠,苦確難當;雞鳴半夜,天還沒光;一日要做,兩坊的紙;做得哥俚,無奈得何。多謝你妹借錢,討老婆;多謝你妹借錢,郎做酒;一個上席,要留你妹坐。”⒃
這兩首歌謠涉及性意味,但用語淳樸無華,不但承載了濃厚的民俗沉澱,還包含了有關造紙的生活狀況。在影片中,歌謠與造紙相輔相成、相得益彰,如果沒有了這項技術,那麼這些歌謠也將無物可依,失去生命力以致逐漸消失,而這正是作者想通過影片傳達給觀眾的。
紀錄片的同期聲可以加強紀錄片的真實性、現場感,表現紀錄片的風格和主題。而同期聲的運用是建立在影像傳達的基礎之上,兩者相互影響相互配合。這種同期聲創作的探索使得影片具有了各種藝術表現力。《玉扣紙》的作者通過對同期聲的獨特處理,保留了造紙過程中的鄉土民情與原汁原味,同時通過對歌謠的完整記錄,展示了造紙過程中所承載的文化記憶,同期聲完成了敘事功能,再構了影像展現給觀眾的時空。
(作者:均為安徽大學新聞傳播學院2010級研究生)
責編:周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