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城市中的政治信息係統的構建
政治係統分析的創始人戴維·伊斯頓指出,政治係統與其他係統的不同之處就在於:一個政治係統通過政治互動為一個社會權威性的分配價值。而此處的政治互動主要指的就是政治信息的互動。“如果沒有足夠數量的信息,任何係統都不能在一個穩定的世界中持續下去,在一個變化著的世界中更不能持續下去,除非有意外。”因此,信息流動對政治體係的正常運轉意義重大。信息傳輸機製也就成為了推進政府功能正常發揮和運轉的重要保障機製。由此可見,政治信息在政治係統中的重要性。而城市作為在新形式下的社會空間的特殊形態,在我國不斷推進城市建設的曆史背景下,其政治信息係統的構建更是重中之重。
我國城市政治係統中多元利益主體的出現以及城市治理中非政府主體所發揮的功能加大,加上我國轉型時期,現代化進程中城鎮化的比重加大,城市問題日益突出,這都要求城市的政治信息係統的構建,要更合理化。因此,構建城市中合理有效的政治信息係統來為政策決策提供有效信息也屬於促進城市發展中的必要途徑。首先,要明確政治信息係統是政治係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作為重要的政治資源,是政府通過與社會環境的互動來協調自身行為的重要依靠。因此,要不斷提高政府對信息的敏感度,形成對獲取社會環境信息的多種拓展途徑和手段;在關注各種群體的利益要求的同時給予不同意見的獨立空間。其次,對輸入的信息進行科學分析,公開決策過程,促進各個階段的信息交流反饋並由此帶動形成“決策科學化民主化”。並且這一政治信息係統是綜合性的,不僅包括由上到下和至下而上的政治信息的溝通,還包括有關政策製定的各個階段裏,不同社會階層、團體之間的互動交流。第三,依靠非政治組織構建多種途徑的政治信息傳輸通道,包括新聞信息係統、學術信息係統思想庫以及行政結構內部信息傳輸係統。同時,利用新興網絡媒體的崛起更好的服務於政治議程的設置和調整。提高信息傳輸通道的開放性程度,積極發揮大眾傳媒、公民團體、學術機構等眾多社會力量,避免決策者依賴的政治信息經常性不足和失真,造成決策失誤。這裏還應重點強調的是,有關政治信息的動態模式:政治信息輸入、政治決策製定過程、政治信息反饋以及政治係統不斷調整係統自身行為,這一動態模式的任何一個環節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處於互動協調之中。
參考文獻
①吳啟焰,《新自由主義城市空間重構的批判視角研究》,《地理科學》,2011(7)
②吳春華主編:《西方政治思想史》,天津人民出版社,2005
③袁則文,《新自由主義與市民社會發展》,《國際觀察》,2008(4)
④[美]伊斯頓 著,王浦劬 編譯:《政治生活的係統分析》,華夏出版社,1989
⑤許耀桐:《西方政治學史》,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9
(作者:中國傳媒大學思想理論課教研部2011級思想政治教育專業碩士研究生)
責編:周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