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玩”新聞:無窮的形式與創意
校園新聞宣傳缺乏針對性與實用性,宣傳方式單調,缺乏吸引力,傳播氛圍不夠融洽,從業者新聞素養不夠。這是校園新聞飽受詬病的原因,最主要的原因仍是形式死板、缺乏創意。“玩”新聞可以讓我們從校園新聞受眾本位出發,采學生愛寫的,發學生愛看的,讓校園新聞采寫形式無窮,創意無窮。
1、全民采寫,齊找創新
麵對“學習十八大”、“學雷鋒”、“愛環保”、“愛國教育”等校園活動,我們可用新媒體來玩新聞。
比如校園環保月,我們組織了一場愛護環保的時裝秀,用廢舊品通過手藝達人再設計,製作成一件件很有趣的時裝,每個人都可以將很好玩、很新鮮的時裝設計通過新浪微博@湖州師範學院@湖州師範學院學生會@湖師青年,來將新聞發送到校園采編平台,和大家交流。
學校的運動會,我們開通人人小站“尋找校運會最美的瞬間”欄目,隻要有人人賬號、或者人人網合作賬號、手機號等都可以將你親手發現的新聞進入校園信息平台,運動會結束後,評出優秀“瞬間”照片,將其刊發並支付稿費。
2、“刷微博”找創意
校園內點擊量很大的主流博主都是校園媒體的工作人員,從目前校園微博傳播的內容上看,已經是校園“短新聞”了,它可以作為校園新聞傳播的另一種載體。
不難發現,微博玩得好的人大都是新聞采寫編發的高手,他們的“微博”素養,讓他們在事情的發生瞬間就感覺到新聞的價值,並將其上傳微博,既方便又快捷。從微博的學生玩家中,很快就能找到這一時段最流行的東西,涵蓋穿著時尚、生活學習、考試輔導、旅遊車訊等各方麵的資訊及創意,所以,讓校園記者開通微博,邊“刷微博”邊寫新聞,這是一種很好尋找新聞創意的方式。
3、把握好玩的度
在我們的“玩”新聞的過程中,難免會把持不住某些“度”,從而變成“三俗新聞”或者是我們自己也不願接受的死板新聞宣傳說教。
這樣的“玩新聞”,學生大多會報以“淡漠”“困惑”“懷疑”“反感”的情緒回應。這些負麵情緒回應其實就是當代學生中有代表性的“不接受心理”。我們了解了學生的不接受心理,從而明白哪樣的新聞可以玩,而哪些高壓線不能碰。
對於一個校園新聞工作者來說,加強對校園受眾的“不接受心理”研究,了解校園讀者對哪些校園新聞“深惡痛絕”,在校園新聞傳播時對症下藥,熟稔地運用“玩新聞”的理念采寫校園新聞,並掌握好玩新聞的度,就可以提高校園新聞宣傳的效果。
玩新聞,不僅是一種方式,更是一種理念。用“玩新聞”的理念采寫校園新聞,並非顛覆,而是在校園新聞死板沉悶的“上情下達”中尋找突破,在校園新聞傳播中創立興奮點,讓參與這一傳播活動的人在接受信息的同時,能夠得到身心的愉悅。
【本文為浙江省2012年度大學生科技創新活動計劃暨新苗人才計劃項目《大學生接受心理與提高高校校園網傳播效果研究》的研究成果;項目編號:2012R】
參考文獻
①甘綺翠,《何為大數據》[J].《銷售與市場·管理版》,2013(1):22
②吳敏,《如何提高高校校園網傳播效果》[J].《新聞世界》,2012(2):58-59
(作者:徐繁,湖州師範學院文學院新聞學專業學生;陳蓉蓉,湖州師範學院求真學院廣告學專業學生;項目指導老師:鄧若蕾)
責編:姚少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