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傳統武術的發展應該與社會發展同步,如果沒有社會維度的發展,民間傳統武術將變得毫無意義,開放性和包容性理應成為民間武術傳播的重要特性,固步自封最終會導致優秀的民間武術文化和傳統的不斷流失。新媒體在民間武術之中的運用,在傳統文化與現代傳播之間搭建起了便捷的橋梁,將地方性色彩濃重的民間武術文化納入到了國家文化軟實力建設的環境之中,在增強人民體質的基礎之上也可以產生一定的經濟價值,對於民間武術的傳承和發展產生良性的循環。
三、新媒體與民間武術融合發展模式
隨著新媒體發展,其傳播效果日益受到廣大受眾的重視和支持,民間武術也麵臨著如何利用新媒體的東風構建發展平台的機遇。武術文化作為傳播的重要素材,往往比較容易受到受眾的關注,意見也會比較容易集中。民間武術獨有的特色和神秘性,更容易成為決定新媒體的生存能力的內容來源和受眾的消費基礎。因此,扣準新興媒體發展前景,大力推動與民間武術有關的武術文化產品,例如動漫設計、網絡遊戲生產,將會促進我國信息產業化和文化產業的發展,促進新媒體和民間武術文化的結合和雙贏,最終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
1、基於互聯網的新產品
以民間傳統武術門戶網站為平台,運用文字、圖片、音頻、視頻和三維動畫等多種網絡信息表現形式,向廣大受眾提供武術交流和研討的相關信息、民間武術文化保護,武術教學,開發相關武術文化用品,武術文化內涵宣講,推進民間武術的傳播和發展,使之成為與外界交流以及對外展示和宣傳的主要渠道,甚至是武術文化產品交易的平台。同時,還可以為受眾提供一種參與式的武術文化創意體驗,比如在網上進行武術文化產品、武術訓練用品的DIY設計等。此外,在加強監督管理的前提之下,進一步推進民間傳統武術與網絡產業的結合。武俠小說,武俠電視劇和武打動作電視劇,在民間都有強大的受眾基礎,采用先進的數字技術,將民間傳統武術的文化資源與原創視頻、微博、武俠影視劇等網絡文化產業相結合,加大原創內容的製作、推廣力度,既豐富健康的網絡產業的多樣性,又為民間傳統武術產品的傳播和推廣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形成以健康的網絡民間武術元素內容為基礎,與民間武術相關產業聯動發展的新局麵。
2、基於移動終端的新產品
手機、電腦、移動電視具有廣泛的受眾群、強製性傳播、目標有效達到率高的優勢,傳播內容多是短小精悍的資訊娛樂節目,而娛樂性是民間武術的重要特性之一,符合移動終端產品的傳播內容的需求。因此,打造民間傳統武術係列動漫節目和視頻廣告;通過蘊含豐富武術元素的手機掌上遊戲,以民間傳統武術為遊戲創作素材,充分挖掘文化元素符號,開發武術競技、武術遺產尋寶的電腦遊戲;公交移動電視、樓宇電視和戶外大屏幕電視等無線數字網絡播放,將會起到良好的民間武術文化傳播和武術形象塑造的傳播效應。
3、基於IPTV的新產品
IPTV作為文化產業和信息產業的結合點,“多媒體化”和“超鏈接化”是其最主要的特點。IPTV不僅僅可以讓傳者和受眾更好的交流和互動,還可以更加及時便捷、沒有時空限製的擴展傳播內容。IPTV強大的互動功能,點播選擇,以及獨具特色的增值業務,是有線電視無法相比的。因此,根據IPTV的業務特點和時尚定位,來對服務內容、服務形式進行不斷的優化和選擇,例如定期推出民間傳統武術電子雜誌;增設民間傳統武術地專題旅遊體驗頻道,視頻服務與文化產品的電子商務聯動結合,增加受眾點播的互動特性和互聯網的搜索存儲功能,逐步增強互動體驗的效果,滿足受眾多層麵的體驗要求。③
由此可見,民間傳統武術資源現代轉換的發展模式,即是用新媒體的創意視角,深度挖掘豐富的原生態非物質文化遺產;通過新媒體技術將現代觀念、表現形式注入到文化產品中去,使之符合現代人的文化、審美趣味和追求;利用新媒體平台,加強對外傳播和市場開發,提升民間傳統武術的影響力。從民間傳統武術的傳承與發展的角度,結合發展傳播學的理論,從新媒體的視界出發,希望能夠提升民間傳統武術的傳承能力和社會影響力,增強民間武術文化的社會認知能力,進而促進民間武術傳統文化與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和我國文化軟實力的建設。
參考文獻
①仲富蘭:《民俗傳播學》,上海文化出版社,2007
②[美]克裏斯·安德森 著,喬江濤 譯:《長尾理論》,中信出版社,2006
③李懷亮 主編:《新媒體:競合與共贏》,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09
(作者:武漢體育學院,全國體育院校武術套路錦標賽冠軍、少林羅漢拳第十五代傳人)
責編:姚少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