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如何在園林實踐中體現“以人為本”(2 / 2)

我們不應該把人們的美感滿足排除於基本需要之外,更不應把人們對美的享受作為成功設計的一種必不可少的品質;而是在於反對那種不顧使用者本身需求的設計思想,反對那種對使用者更重要和更對現實的追求不予同等考慮的做法。如果設計者對使用者各方麵的需求都給予了重視,那麼,我們就可以說:“設計者既創造了一件藝術佳品,同時又滿足了人們的需要!”

五、“以人為本”要求園林師應該學會觀察

注意對場地上What(什麼活動)、Who(什麼人)、Where(什麼地方)、When(什麼時間)和Why(為什麼)的分析。

觀察自發的或者似乎是“信手拈來”的活動,以了解人們在進行“自由活動”時,對空間典型的利用情況。記下人們在那些幾乎沒有任何設施的地方所進行的活動,或者反過來說,對那些在設計時沒有考慮到用途的地方談談你的觀察印象。

同時,還應該觀察那些在使用時違背了設計意圖的設施,以便發現哪些設施在設計上存在什麼問題。記下那些為某一特定功能設計卻被用於完全不同的目的的場所。

六、“以人為本”的場所應該盡可能做到體貼、周到

明確地傳達該場所可以被使用,該場所就是為了讓人使用的信息。

配置各類設施以滿足最有可能和最引人入勝的活動需求。

使未來的使用者有保障感和安全感。

盡量滿足最有可能使用該場所的群體的需求。鼓勵使用人群中的不同群體的使用,並保證一個群體的活動不會幹擾其他群體的活動。讓兒童和殘疾人也能參加。

在設計中,對於視覺藝術表達和社會環境要求應給以相同的關注。過於重視一方麵而忽視了另一方麵,會造就失衡的或不健康的空間。

“以人為本”的未來也許是“以自然為本”。

“以人為本”是當今世界每一名設計師都要考慮的問題,因為它事關我們生存環境的真正歸屬問題。在中國景觀事業蓬勃發展之際,我們不希望“以人為本”僅僅成為一種口號,我們需要的是真正的以人為本。

但在“以人為本”的設計年代,生態環境和綠色設計也受到更多人的關注。生態絕非僅僅是自然的問題,也是人自身的問題。人既要保護自然生態,也應當解決好自身的精神生態,甚至可以說,人類隻有發自內心地敬畏自然,解決好自身的精神生態問題,才會對整個世界,包括人與自然之間的關係,有一個正確健康的認識態度,也才有可能最終解決好“綠色”問題。

隻有我們靜下心來認真地去體驗場地、去觀察人們的行為、去研究人們的心理和充分尊重自然後,才能設計出真正“以人為本”的作品,才能設計出人們真正需求的景觀作品!

(作者單位:安徽文達信息工程學院)

責編:周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