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馬共總書記至死仍遭“屏蔽”
9月16日,是馬來亞聯合邦同新加坡、沙撈越、沙巴合並組成馬來西亞(新加坡1965年退出)50周年紀念日。
就在同一天,馬來西亞曆史上最具爭議的人物,曾經與馬來西亞政府武裝鬥爭幾十年的前馬來亞共產黨(下簡稱馬共)總書記陳平,在泰國首都曼穀悄然離世,享年89歲。
“陳平是亞洲反殖民運動大潮中的一員,越南的胡誌明、印度尼西亞的蘇加諾、緬甸的昂山將軍、柬埔寨的前國王西哈努克分別在各自國家掀起了獨立運動,”美聯社16日稱,“和其他人不同的是,陳平的運動失敗了。”
從上世紀60年代起,陳平就被迫流亡海外。盡管馬來西亞、泰國和馬共三方1989年在泰國簽署“合艾和平協議”;盡管陳平本人不斷陳情,希望能葉落歸根,但到死,他都一直被拒絕重新進入馬來西亞境內——連他的骨灰都不行。
23歲的共產黨總書記
在一次接受記者采訪時,陳平表示,即便時間倒回,他仍會選擇同樣的人生,“除非還有其他的道路。”
陳平原名王文華,1924年10月21日出生在馬來西亞霹靂州實兆遠鎮一個商人家庭,祖籍中國福建福清。1939年,15歲的陳平加入馬共,在二戰中與英國陸軍並肩而戰,率領遊擊隊抵抗日本侵略。因抗日軍功,英國政府曾授予他“員佐勳章”。
1947年,前任馬共總書記萊特被揭發為英國間諜,23歲的陳平由是開始了他共運史上在位時間第二長的總書記人生(僅次於古巴革命領袖菲德爾·卡斯特羅)。他領導馬來亞人民解放軍反抗英國的殖民統治,力圖建立一個獨立的共產主義國家——英國政府因此取消了授予陳平的勳章並重金通緝他。
為了消滅陳平及其所領導的軍隊,英國殖民政府在馬來西亞展開長達12年的軍事行動,這也是馬來西亞現代史上最血腥的一段曆史,雙方的爭鬥共造成約1萬人死亡。“12年的時間裏,陳平率領著總數5000人、大多是華人的遊擊隊員和10萬英聯邦軍隊展開了爭鬥。這本是一場反抗殖民統治的叢林戰,但結果是雙方均被認為施加了暴行。”英國廣播公司(BBC)如此評論道。
1957年,馬來西亞獨立,英國殖民政府統治權移交給政黨聯盟,但其中並不包括馬共——馬共曾經的貢獻為政治所遮蔽,留下的隻有他們帶來的流血衝突曆史。
也是從那時起,陳平率領的馬共武裝,多了個“敵人”:馬來西亞政府軍。
其後的30年裏,雙方衝突中不乏綁架、暗殺等激進手段,並造成戰區大量平民傷亡,使得馬共“自(上世紀)30年代以來參與反殖、抗日鬥爭的曆史被淡化了,被強調的倒是它的血腥形象:暴力、暗殺、反叛,也被官方視為曆史的禁忌,更被族群化,與華人的不安分連結”。馬來西亞華人作家黃錦樹在《旅台、馬共與盆栽境遇》一文中寫道。
“參加革命鬥爭是自願,沒有人強迫。”陳平說。
隨著馬共武裝不斷被政府軍打擊削弱,各部隊紛紛躲進鄰近泰國南部的邊境深山叢林裏。而陳平也在1960年遷居海外,雖然仍能對馬共武裝遙控指揮,但他餘生再未能回歸祖國。
“我自認是這個地區最後一個老革命領袖,”在其自傳《我方的曆史》中,陳平寫道,“在陰影中領導(運動)、遠離聚光燈,這是我的選擇。”“你可以說,我錯了,失敗了,但我會告訴你,我怎樣努力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