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在中國的“馬來亞革命之聲”
而對於一些中國人來說,對馬共的印象並不隻是東南亞叢林中的“階級兄弟”。據一些知青的回憶錄顯示:他們當時常聆聽馬共電台的短波廣播,“常常為它激越的呼號曲和革命形勢報道所激動,幻想著哪一天世界革命爆發,便可以告別農村,殺向歐美”。
但許多知青不知道的是,“馬來亞革命之聲廣播電台”就設在中國湖南省益陽市,而且是由中方資助建立。
1967年1月,陳平得到了毛澤東的接見。《我方的曆史》中記述道:“在毛主席的親自指示下,我們終於獲得了我們迫切渴望已久的強大宣傳工具——馬來亞革命之聲廣播電台。毛主席又問:還有什麼要求嗎?我說,請主席能增加給我黨我軍的援款經費。毛主席非常爽快地答應批下來:好,要多少給多少。康生,你去辦。
“1969年1月,”馬來亞革命之聲廣播電台“(後來改名為”馬來亞民主之聲“)成立,每天以馬來語、英語、漢語普通話和印度泰米爾語播音1到4小時,一度風行東南亞。
關於中國對馬共的具體資助,更多見於《我方的曆史》一書。陳平寫道:“當我們與中國共產黨交談的時候,我們的核心立場就是,馬來亞共產黨恢複武裝鬥爭的成敗,取決於中國願意在多大程度上援助我們……我們直截了當表明不要武器和彈藥,因為我們非常清楚運送這些配備到馬來亞會遭遇什麼難題。我們要的是貨幣……我們每年向中國提交經費要求。北京會隨著需求的情況相應增加我們的預算。這些總體安排一直維持到中國在1989年終止援助為止。
“然而,除了資金援助,馬共也”接受“了文革的影響。1968年,馬共在內部進行了大規模”內部清洗行動“,使至少200名成員被處決,給馬共武裝鬥爭帶來了重大挫折。由於內部矛盾激化,1970年馬共一度分裂為”馬列派“、”革命派“及陳平領導的”中央派“,直到1980年初才走向統一。
中方“終止援助”則源自中國對外方針的變化。據《北京日報》報道,1978年10月鄧小平訪問新加坡,當與李光耀總理談到中國的對外方針時,李光耀說,中國必須停止革命輸出。鄧小平停頓片刻後突然問:“你要我怎麼做?”李光耀說:“停止馬共和印尼共在華南的電台廣播,停止對遊擊隊的支持。”
陳平的回憶證實了這一說法。他寫道,1980年,鄧小平曾召見他,要求馬共配合中共實施國際關係上的“戰略轉移”,放棄武裝鬥爭。隨後,中聯部也向他表示,中國對馬共武裝鬥爭的經濟援助不可能無限期地支付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