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撕扯遊客 死磕海航 沙鋼全球追債令!(1)(1)(2 / 2)

沙鋼船務早有“預謀”?

沙鋼船務和大新華物流都聲稱對方應對乘客被困負責。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不過這筆牽扯到1600多名遊客的“債”,卻有跡可循。

2008年,江蘇沙鋼集團旗下沙鋼船務與海航集團旗下大新華物流子公司——大新華輪船(香港)有限公司(下稱大新華輪船)簽署了一個長達82 - 86個月的期租合約,租金5.25萬美元/日,出租一條好望角巨輪給大新華輪船。當時正值航運市場高漲,海航集團為其出具擔保函。

沒想到,在船舶交付不久,航運市場就陷入低迷,運價、租金持續下滑。如今,這一船型的市場租金隻有2萬多美元/日。大新華輪船從2010年停止支付租金,沙鋼船務則通過英國高等法院訴訟等途徑追償。

2012年1月,沙鋼船務撤回租借給大新華輪船的船隻,當年11月1日,倫敦仲裁庭下達裁決,裁定大新華輪船賠付沙鋼船務未來5年的租約損失5837萬美元。

不幸的是,錢沒還,2013年4月,大新華輪船就破產清算;沙鋼船務另一起要求海航集團承擔對大新華輪船擔保責任的案件,8月才在英國高院進入審理階段,沙鋼船務主張的欠款補償尚未得到英國高院認可。

走法律程序需要耐心等待。8月底,或許有些不耐煩的沙鋼船務決定“雙管齊下”,委托各國律師密切關注海航集團在全球主要港口的資產,還向韓國濟州地方法院提交扣押海航集團資產的申請。之後,就出現“海娜號”被扣押一幕。

由此看起,沙鋼船務似乎早有“預謀”。對於此次扣船事件,沙鋼船務給出的說法是,在背負巨額債務未能清償,明知存在巨大法律風險的情況下,海航仍承接旅行社的租約,“對旅客、遊客及船員等極不負責任”。

海航方麵則將不顧中國乘客權益的帽子還給了沙鋼船務。“此事件事發突然,扣船之前,事先沒有溝通。”9月16日,大新華物流副總裁、新聞發言人文江解釋,9月13日下午4點接近下班之際,海航方麵才收到被扣船的通知,9月14日淩晨3點就已將法院通知要求的30億韓元(約合1688萬人民幣)打入當地律師賬戶,要求韓國方麵立即解扣,但濟州法院則稱周末轉賬需要走程序,無法立即解除對“海娜號”的扣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