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加維生素也必不可少。維生素A能幫助胎兒正常發育,動物肝髒、奶、禽蛋、有色蔬菜中含量較高;B族維生素能增進食欲,幫助消化,促進胎兒發育,在糙米、麵粉、豆類、硬果類、瘦肉、花生、核桃、瓜子中含量較高;維生素C能增強抗病能力,參與體內氧化還原反應,促進生長,水果、蔬菜中含量豐富;維生素D能促進腸道對鈣、磷的吸收,並對骨骼鈣化有重要作用,魚肝油、奶、蛋黃中含量較高。
另外,為防止發生便秘,應注意多進食富含纖維素多的蔬菜,如芋頭、蒜苗、鮮黃花菜、香菜、芹菜、茭白、筍等,水果則以桃子、橄欖、鮮椰子肉、海棠、沙果等為宜。
妊娠末三個月,胎兒生長快,胎兒的體重有一半是在這時到出生前增加的。並且,此時也是胎兒大腦細胞發育旺盛的時期,孕婦需要的營養除供胎兒生長發育外,還要為分娩時的出血、體力消耗及喂奶貯備營養。因此,保證一定的碳水化合物食品的量,適當加一些脂肪食物,補充鈣、鐵、磷、碘等無機鹽、維生素就十分必要。故應做到膳食多樣化,保證營養的供給。孕婦在膳食中可增加諸如豆類、山貨(口蘑、香菇、木耳)、動物內髒、肉類、禽類、水產類、蛋類以及豬排骨、豬血、羊血、蹄筋、豬皮、奶類等食品。如果孕婦出現浮腫現象,就餐時還要注意少吃含鹽的菜肴和主食,以免增加心髒和腎髒的負擔。為了減輕水腫,在飲食中可增加有益於利水的食品,如冬瓜海帶湯、清蒸鯉魚或鯉魚湯、紅赤豆飯或紅豆稀飯等。當然,不可過食碳水化合物及脂肪含量高的食物,以免胎兒過胖,給分娩帶來困難。隨著胎兒日益長大,孕婦腸道空間的容積減少,孕婦宜少吃多餐,防止腹腔有脹滿感。
不要采取盲目節食
有些年輕的孕婦怕孕期發胖,影響自己產後體形,或怕胎兒太胖,擔心生不下來,要做剖腹產,就節製飲食,盡量少吃。這種做法顯然是十分有害的。
婦女懷孕以後,新陳代謝變得旺盛起來,與妊娠有關的組織和器官也會發生增重變化,胎兒的養育袋——子宮增到670克,還需儲備脂肪4500克、胎兒增重到3000~4000克、胎盤和羊水增重到900~1800克。總之,婦女在孕期要比孕前增重11公斤左右。孕婦需要營養,胎兒也需要從母體索取營養,在這種情況下哪能節食呢!
俗話說:“先天不足,後天難養。”營養供應不足,就會給胎兒帶來嚴重後果。如缺乏蛋白質,就會影響神經細胞的增殖,從而導致智力低下;缺乏無機鹽、鈣、磷等,就會影響骨骼、牙齒的生長發育,甚至可以導致發育不全;缺乏脂肪,再加上心髒、肝髒內貯藏的糖源(能量來源)明顯減少,就經受不住出生時由宮縮和經過產道時受壓迫等方麵的考驗,娩出後還容易發生低血糖和呼吸窘迫症。
營養不良對孕婦本身的危害就嚴重了。缺乏蛋白質,就不能適應子宮、胎盤、乳腺組織的變化,尤其是在懷孕後期,會因血漿蛋白降低而發病;缺鈣會使骨軟化,腰酸腿痛;缺鐵會出現貧血、頭昏腦脹等症狀;缺乏維生素A容易出現早產、死胎,而且由於身體的抵抗力降低,容易發生產後感染;缺乏維生素B1(1為下標)會影響食欲和乳汁分泌,而且下肢浮腫也加劇,易得腳氣病;缺乏維生素C會加劇便秘、貧血等孕期症狀,並容易早產或流產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