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章 分娩基礎常識(1)(1 / 3)

子宮的構造與分娩

子宮肌肉的功能

當醫生講授有關分娩的知識時,孕婦往往對初次聽到的陌生詞語感到難以理解,因此,下麵先說明一下子宮的構造。

子宮下端的一部分突出到陰道內,此處沒有肌肉,分娩時,受到牽引擴張後似乎完全消失。整個子宮的下方是子宮頸,也叫做子宮下部。這一部分的肌肉仿佛是些重疊的套環,便於關閉子宮口。在妊娠時期,它嚴密保護著宮腔內的胎兒。這種功能如若不全,稱為子宮頸口鬆弛症,是導致5個孕月(16~19孕周)後流產和早產的原因之一。

子宮下部在分娩發動後擴張開,準備胎兒娩出子宮。因此,它上下、左右地層寬拉長(這是胎兒必經的管道——軟產道的一部分)。從子宮下部往上,直至子宮頂部稱為子宮體部。子宮體部沿縱向長有多層強健的肌肉(子宮平滑肌)。在分娩過程中,這些肌肉能夠不斷縮短,從而具有將胎兒由子宮內推出的功能。另外,它牽拉子宮下部(子宮頸陰道)使胎兒的出口充分安全。

子宮頸管成熟

子宮口附近已呈現臨床狀態時稱為子宮頸管成熟。子宮頸口微擴張,子宮頸陰道縮短並變得柔軟,子宮頸(從子宮口往裏子宮頸陰道深處的管狀部分,也叫做子宮頸部)也略微擴張,就好像被上麵牽拉著一樣。如果子宮頸呈此狀態,多數情況下提示3~4天之內臨盆。

縮腹環

子宮下部受到過分牽拉時,位於子宮中間的部位形成橫溝,這就是縮腹環。

分娩三產程

分娩的全過程按時間可分三個階段。分娩開始至胎兒做完通過子宮所需要的一係列準備時,稱為第一產程或宮頸擴張期(為使胎兒通過,子宮頸口充分開全時期)。胎兒經由子宮頸口下降至陰道,直至胎兒娩出,稱為第二產程或胎兒娩出期。在分娩過程所需的全部時間裏,第一產程(宮頸擴張期)幾乎占據了絕大一部分,當然這也因人而異。初產婦一般需12~14小時;生育過兩次以上的經產婦一般需6~7小時。整個產程所需時間,初產婦需14~17小時;生育過兩次以上的經產婦需8~11小時。胎兒經由子宮下降到陰道的時間初產婦需1~2小時;經產婦卻需30分鍾~1小時。

此外,第三產程(胎盤娩出期),即胎兒娩出後至胎盤剝離完畢(後產),需5~10分鍾。

新型分娩處理方法

分娩的處理方法

迄今為止,醫生一般采用這樣的處理方法:助產士或醫生詢問產婦幾分鍾出現一次子宮收縮,同時醫生本人也時時作腹部觸診,檢測間隔幾分鍾出現一次宮縮(陣痛)。接著,助產士或醫生使用特勞伯式聽診器聽診胎心音,並連續三次計算5秒鍾內胎兒的心跳次數,作為判斷胎兒是否健康的依據。但是,現代的新型分娩處理方法,利用最新的科學裝置,使分娩越來越安全,分娩監護儀就是其中的一種。

分娩監護儀的作用

它可以聽診胎兒心音在1分鍾內的跳動次數(脈搏),尤其是能連續加以記錄,取得數據,從而了解到胎兒的詳細情況。同時,還可以顯示出心搏變化曲線,記錄子宮收縮(陣痛)狀況;還可測知胎兒在缺氧或胎頭受到過分強烈的壓迫時發生的胎心音變化,醫生將上述資料加以綜合性分析判斷,便可查明胎兒的異常程度及原因。

此外,當胎兒健康而充滿活力時,會對各種檢測做出反應。像胎兒心音,1分鍾內,其搏動變化的範圍應在10~20%以內,當胎心音幾乎不變化,為1分鍾120次以下時,分娩監護儀會毫無疏忽地及早發現這正預示著胎兒情況不良的變化。

分娩監護儀的優點

(1)在認為胎兒極正常的情況下,有時也會突然出現異常。特別是分娩過程中有出現異常的危險性時,分娩監護儀能夠迅速發現隨時可能出現的異常。

(2)以前采用的方法是,隔幾分鍾聽診一次胎心音,觀察有無異常。往往可能將已出現的異常漏過去,利用分娩監護儀,則無這種顧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