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院注意事項
目前,很多婦女在分娩前均提前一段時間住院,產後也要在醫院中度過一段時光。那麼,在產前產後這段時間裏,產婦及家人應注意些什麼呢?
(1)遵守住院規則
產婦和家人都得自覺遵守醫院的住院規則,使產婦盡快熟悉、習慣醫院的生活。不應該像在自己家裏那樣隨便,更不要同醫護人員以及病友鬧意見,搞得分娩前情緒不佳,影響分娩和產後康複。
(2)聽從醫護人員的指導
醫護人員要求怎麼做,就要怎麼做,不可任性或不聽醫護人員的話,使醫護人員的工作受到妨礙。這樣做的結果,吃虧的是自己。
(3)遵守醫院生活製度
比如,不要往病房隨意帶東西,注意室內衛生,不要幹擾其他病人的休息和生活,一旦遇到醫護人員工作不周,不要發脾氣,要有禮貌地提出要求,並體諒他人。
(4)縮短探視時間
應盡量減少探房的人數和縮短探視的時間。這有利於個人和病友的休息,也有利於醫院的管理工作。
(5)不要探望嬰兒
有的家長和親友,見產婦分娩完畢,就想探望嬰兒。這種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出於嬰兒健康的需要,特別提出對分娩後嬰兒的注意事項:開始幾天要由醫護人員護理,除哺乳外,誰也不能隨意去看嬰兒,以免把病菌帶給嬰兒,造成感染。這一點很重要,不可提出過分要求。
分娩中第一產程應了解的事宜
(1)什麼是第一產程
“分娩”是指子宮開始出現有規律的收縮到胎盤完全娩出時止的整個過程。這個過程被產科醫生人為地分為三個產程。
第一產程是指子宮開始出現有規律的收縮到子宮口開全時為止,稱為開口期或擴張期。開始時,子宮每隔約10~15分鍾收縮一次,每次收縮的時間很短,收縮的力量也很微弱。以後,間歇的時間漸漸縮短,每隔3~5分鍾一次,收縮的時間縮短而收縮的力量也加強,隨著子宮收縮的逐漸強烈,子宮口就慢慢擴張,此後,大概每2~3分鍾就有一次子宮收縮,每次維持1分鍾左右,這時子宮也就全開了。
在第一產程中,產婦的情緒十分要緊,絕對不能緊張,如果感到腹部發脹或者腰部發酸,要斜倚床旁用手輕輕按摩下腹部,深吸氣時,雙手自腹的兩側向腹中部方向按摩;呼氣時兩手從腹中部向兩側按摩,如此反複,可使產婦精神放鬆,有利於消除分娩前的緊張、恐懼心理。
(2)第一產程中要做的事:
①剃毛。
臨產後,接生人員要把產婦下身的陰毛剃去。這樣做是為了能夠比較徹底地洗幹淨陰部,減少發生產褥感染的機會。
②飲食。
好多產婦在臨產後不肯吃東西,這是不對的。因為整個分娩過程的時間較長,而且精力的消耗也很大,如果沒有足夠和充沛的精力,在分娩時就要付出更大的代價,有損自己的健康。
③灌腸。
所謂灌腸,就是通大便。當接生人員估計胎兒在短時間內不會生出來時,一定要替產婦灌腸,因為灌腸有兩個好處,一是加強子宮收縮,縮短產程;二是避免分娩時由下進排出糞便而汙染陰部,增加感染的機會。
④小便。
貯藏小便的膀胱位於子宮前麵。膀胱膨脹起來會影響胎兒的下降和子宮的收縮,因此,臨產後隔2、3小時,產婦就應該解一次小便。假如自己解不出來而膀胱又脹得厲害,接生人員必須為產婦導尿。
③肛門檢查。
為了了解宮口擴張和胎兒下降的情況,接生人員隔些時就要從肛門處檢查子宮擴張情況,以手指伸進去的寬度計算宮口的大小。
如果你在妊娠中學過呼吸和鬆弛肌肉的技巧的話,現在該把它用於實踐了。你的接生助手可以通過打節拍或用“呼氣”、“吸氣”、“堅定”、“沉著點”等詞來幫助你分娩。
分娩開始
有了產兆且一旦規則陣痛開始,則真正的臨產就此開始,經過開口期、娩出期、後產期,分娩即終了。比較確切的分娩征兆有:
(1)出血
子宮的收縮反複加強,最後子宮頸口在壓力下開始張開,因而羊膜下方會自子宮頸口附近的肌壁剝離,以致於出血,並與粘液共同流出體外,此謂“產兆”。若量少則呈粉紅色,量多則呈紅色,若時間一久則變為褐色。
產兆往往不隻出現一次,有時即使有產兆出現,但隔2、3日仍無陣痛發生,或者陣痛發生後,才出現產兆。無論如何,血液和粘液都將隨著生產進行而增加。
(2)破水
分娩開始時子宮收縮、內部壓力增加,羊水便會向外溢泄,而這個溢泄出口便是子宮頸口。隨著壓力增加羊膜便會由子宮壁剝離,而失去支撐的羊膜則開始膨脹,這就稱為胎胞。
胎胞逐漸壓迫子宮頸口,待子宮頸口充分張開、耐不住壓力時,胎胞則破裂,羊水流出,這就稱為破水,但若羊膜不破,便須實行人工破膜。
(3)分娩開始
有了產兆,規則陣痛也會隨之開始,子宮頸口張開、胎胞成形,即可謂真正的一朝分娩,然而這些產兆並非同時出現,子宮頸口的狀況也無從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