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2章 一朝分娩(6)(2 / 3)

剖腹產,是為了將母子從危險中搶救出來必須采用的方法。然而,盡管近年來產科麻醉技術發達,輸血也簡單了,加上抗生素的發達,手術的情況也良好,但畢竟是有相當的危險的。不能斷言絕對安全。術後母體的恢複既慢,又在腹壁殘留疤痕。

而且,據說剖腹產出生的嬰兒,比自然分娩出生的嬰兒,生理機能(身長、體重、智能指數)等的發育要慢。不管怎麼說,自然分娩無論對母體還是對胎兒都是最好的。希望不要以悠閑的心情期待剖腹產。

產科醫生不是外科醫生。他們為了母親和孩子,日夜在研究的是怎樣才能做到使孕婦自然分娩。

(2)剖腹產的注意事項

①提前就決定做剖腹產手術的人,一旦發生宮縮,應立即住院。因為必須在胎兒未人產道時施行手術。

②從手術前6~7小時開始不許進食。

③即使第一次分娩是剖腹產,下一次分娩如醫生認為是正常的也可以自然分娩。

④剖腹產的次數,盡管有個體差異,但不能超過3次

⑤手術後傷口疼痛,住院時間長,授乳開始晚。

⑥與下一次懷孕的間隔,必須比自然分娩長些。

臀位分娩

臀位有各種各樣的形式。全臀位(蹲著,屁股和腿先出來)、單臀位(腿伸直貼著臉,屁股先出來)、膝位(跪著,膝蓋先出來)、不全足位(站著一條腿上舉,另一條腿先出來)、全足位(雙腿站立著出來),按這個順序,分娩一個比一個複雜。

臀位分娩的危險是臍帶脫出,在嬰兒生出來以前,臍帶先出來,臍帶夾在胎兒的足部和骨盆之間,因此不能供給胎兒氧氣。而且由於大腦袋最後出來,分娩時間拖長,胎兒越發缺氧。

如果確實認為是臀位,應讓醫生決定是自然分娩還是剖腹產。如果有可能是自然分娩,可用臀位牽引術,在胎兒的身體露出的時候,將胎兒拉出。

需要施行剖腹產的是:胎兒的位置非常不正、有合並症、大年齡的初產婦、胎兒的頭部與骨盆不適合、子宮口未開時發生破膜、臍帶脫出等情況時。

雙胎、多胎分娩

雙胎、多胎分娩必須注意的是,和單胎相比因為肚子大,子宮肌被拉長,出現宮縮乏力或分娩後發生弛緩出血的比率也高。而且容易早產,生早產兒的多,因此必須在設備齊全的醫院裏生產。

隻要沒有特別的異常,會自然分娩的。第一個出生的嬰兒是老大。

難產

從前常聽說難產這個詞。一般是把分娩時間拖長,出血過多,母體和胎兒有生命危險的情況,叫做難產。在婦產科學不發達的年代,死於難產的嬰兒和產婦的確不少。

但在醫學發達的現代,在分娩之前就能夠知道是否難產,並能夠采取對策。因此,所謂的難產已相當少了。但也有到分娩的時候才知道是難產的。這是醫生沒有辦法的事情,所以,醫院要估計到一切可能性,以配合分娩。

但是,產婦認為的難產與站在醫生立場上看的難產,多少有些不同。其分歧是:產婦因為分娩的時間拖長,感覺宮縮非常痛苦,就認為是難產;但醫生因為沒有發現母體和胎兒有任何異常,不管拖延多少時間,也不認為是難產。與此相反,也有這樣的情況,產婦覺得一切都很順利地分娩了,而醫生卻認為是難產。

(1)難產的對策

關於難產根據X射線檢查和醫生的經驗,是能夠預測出來的。如臀位、頭盆不稱、高齡初產等。有這些情況時,要停止自然分娩,做剖腹產手術,為防止臨產時發生問題,應做好一切準備。

這些是由醫生判斷的,但是作為產婦,在懷孕期間應努力防止難產。也就是說,不要得妊娠中毒症,即使得了,也要努力在懷孕期治愈;做孕婦體操和適度的運動;必須接受產前檢查;掌握分娩的輔助動作。這些都是可以預防難產的。

(2)造成難產的原因

①骨盆狹窄和頭盆不稱。

骨盆狹小,妨礙胎兒通過的叫做骨盆狹窄,即使骨盆狹小,如果胎兒也小,就不成問題,相反,骨盆正常,但胎兒過大,也不能通過,這就叫做頭盆不稱。

如果多少有些狹窄的話,隻要沒有其他異常就可以自然分娩。如被懷疑是頭盆不稱時應在產前做X射線檢查,確認是不稱的,要施行剖腹產,所以,可以說因頭盆不稱的難產,實際上是沒有的。

②軟產道堅韌。

所謂軟產道,是指子宮口、陰道和外陰部。所謂軟產道堅韌,說的是,分娩時間經過很長,子宮頸管始終沒有進一步開大。因為胎兒難以通過,就得用產鉗分娩或吸引分娩,但現在已經使用使子宮頸管部軟化的藥。

③宮縮乏力和宮縮過強。

推出胎兒的力量太弱的,叫做宮縮乏力。有的從一開始就弱,有的是在分娩過程中變弱的。在分娩過程中變弱的,是由於分娩時間拖長、或用勁方法不當,致使產婦疲勞造成的。

用宮縮促進劑,或使身體休息解除疲勞後再分娩,但在情況嚴重時,應施行剖腹產。這在高齡初產婦中較多見。

相反,子宮收縮過分強烈的,叫做官縮過強。亂用宮縮促進劑、早期破膜、胎位異常、軟產道堅韌、狹小骨盆、子宮或卵巢的肌瘤等,是造成宮縮過強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