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5章 分娩禁忌(1)(3 / 3)

分娩時忌聲喊叫

有些產婦在分娩陣痛時就大喊大叫,認為喊叫出去會舒適一些。其實,分娩時大聲喊叫並不利,因喊叫既消耗體力,又會使腸管脹氣,不利於宮口擴張和胎兒下降。

正確的做法應該是,產婦要對分娩有正確認識,消除精神緊張,抓緊宮縮間歇休息,按頓進食、喝水,使身體有足夠的能力和體力。這不但能促進分娩,也大大增強了對疼痛的耐受力,如果確實疼痛難忍,也可以做如下動作,以進一步減輕疼痛。

(1)深呼吸。子宮收縮時,先用鼻子深深地吸一口氣,然後慢慢用口呼出。每分鍾做10次,宮縮間歇時暫停,產婦休息片刻,下次宮縮時重複上述動作。

(2)按摩。深呼吸的同時,配合按摩效果更好。吸氣時,兩手從兩側下腹部向腹中央輕輕按摩;呼氣時,從腹中央向兩側按摩。每分鍾按摩次數與呼吸相同,也可用手輕輕按摩不舒服處,如腰部、恥骨聯合處。

(3)壓迫止痛。在深呼吸的同時,用拳頭壓迫腰部或恥骨聯合處。

(4)適當走動。產婦如一切正常,經醫生同意後,可適當走動一下,或靠在椅子上休息一會,或站立一會兒,也可以緩解疼痛。

忌輕易做剖宮產

現在有的產婦願意做剖宮產,認為剖宮產可減少分娩時的痛苦,這是不全麵的認識。其實,剖宮產對母、嬰並不是完全有利。

對產婦來說,剖宮產是個較大的手術,其合並症比陰道分娩要多些。首先,剖宮產須用麻藥,偶爾會發生因麻藥意外而造成難以挽回的後果。第二,剖宮產的手術操作比較複雜,切開和縫合腹壁、子宮肌的層次要比陰道分娩的多,特別是較胖的產婦,麻煩更多一些;並且,產後出血、感染也比陰道分娩多;陰道分娩出血量在50~200毫升,而剖宮產平均出血量在200~300毫升以上。第三,由於剖宮產手術的幹擾,術後頭兩天,產婦的胃腸功能會受到影響,有的術後脹氣,進食少,身體恢複和子宮複舊比陰道分娩的要慢,住院時間也長。第四,剖宮產由於手術較大,術後其疼痛時間也要比陰道分娩長些,疼痛度也要大一些。第五,做過剖宮產的產婦不宜於短期內再次妊娠。因為子宮上有瘢痕,一旦妊娠,人工流產難度較大,易發生一些合並症,對再次生育也帶來一定困難。刮宮產後再次妊娠,有時會造成子宮舊瘢痕破裂,如得不到及時搶救,會危及產婦和胎兒的生命。

忌害怕會陰切開

分娩時,產婦借助於強有力的子宮肌和腹壁、盆底部肌肉的收縮力量,將胎兒從產道中娩出。胎兒在娩出過程中,必須通過堅硬彎曲的骨盆產道以及厚實有韌性的軟組織產道。如果胎頭在產道內受擠壓時間過長,勢必會造成不良後果,出生後則易發生窒息和顱內出血。另外,當產力強大而使胎兒強行從陰道娩出時,則可能造成母體會陰部的嚴重撕裂損傷,陰道口將會失去張力,甚至連肛門也會受損撕裂,使產婦日後失去控製排便的功能。此外,如需施行各種陰道手術協助胎兒娩出,如胎頭吸引、產鉗、臀位牽引助產時,也會因器械的損傷造成會陰部組織的損傷。因此,為避免上述情況的發生,保證母嬰安全,就需要在會陰部切一小口子,適當將產道出口擴大,此即為會陰側切或正中切開術。這種切開在產後能夠迅速愈合,保持原有的正常生理功能,故對產婦無大的損害。

分娩過程中,需行會陰切開術的主要有以下情況:

(1)初產臀位分娩、產鉗或吸引器助產;

(2)會陰發育不良、會陰體高或會陰組織彈性差;

(3)胎兒過大;

(4)產婦患有全身性並發症,如妊娠高血壓綜合症、心髒病等;

(5)為預防早產兒顱內出血和胎兒宮內窒息;

(6)臍帶脫垂,宮口已開全,急需娩出胎兒時。

行會陰切開的產婦應注意:

(1)保證外陰清潔,在術後5天內(即拆線前),每次大小便後要用新潔爾滅棉球擦外陰,並且要更換月經墊;

(2)保持大便的通暢;

(3)如感外陰傷口腫脹、疼痛,要請醫生看,一般可用95%酒精紗布濕敷或50%硫酸鎂熱敷;

(4)極少數產婦會陰部發生感染,應請醫生治療。

忌不按產程與工醫生配合

產婦分娩的全過程,分為三個時期,也就是三個產程。產婦如能按不同產程情況與醫生配合好,將有利於順利分娩。

第一產程:是從子宮出現規律性收縮開始直到子宮口開全為止,約10~12小時。子宮收縮時產婦感到子宮發硬,小腹或腰部疼痛,伴有下墜感。產程開始每隔10分鍾左右宮縮1次,持續時間很短,逐漸宮縮越來越頻繁,大約每隔2~3分鍾1次,每次持續1分鍾左右,宮縮力量也加強,子宮口隨之逐漸開大,直到擴展到10厘米,就叫子宮口開全,這時第一產程結束。在子宮口開全或接近開全時,胎膜自然破裂,亦稱破漿胞,隨之有清亮透明的羊水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