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8章 產褥期保健(1)(2 / 3)

孕婦血液稀釋,在產後2周內恢複正常。分娩時白細胞增高,在產後24小時內可達15000/立方毫米左右,如產程長,可達30000/立方毫米,多在1周內恢複正常,否則應尋找原因。血沉在產褥初期仍較高,產後6~12周恢複正常。

懷孕時體內增加的水分於產後排出,尤其在1周內的前幾日,排出量最多。由於汗多,應注意預防感冒。產後尿量增加,每日可達3000毫升並可出現微量尿蛋白,多在產後1~2天內消失。第1周內偶可出現糖尿,係乳腺分泌的部分乳糖被吸收排出所致。

產後大小便可能出現困難。因腹壁與盆底肌肉鬆弛以及腸蠕動減弱,易便秘。膀胱可因產時受壓而感覺遲鈍,或因膀胱三角區仍有水腫、充血,或因會陰傷口疼痛,反射性地引起尿道括約肌痙攣,致排尿困難,嚴重者可有尿瀦留。尿瀦留將影響子宮複舊,並易引起尿路感染,應及時處理。

產後的飲食調養

產婦營養的好壞,與產婦的身體健康及哺養新生兒的關係極為密切。分娩時,身體丟失一部分血液,需要及時補充;生殖器官發生損傷,需要修複;嬰兒吃奶,需要大量分泌乳汁。根據這些生理特點,產婦在飲食上就必須注意營養全麵,特別是蛋白質、脂肪、礦物質和維生素的含量要豐富。如果缺乏這些營養要素,不僅會給母親的體質帶來不利的影響,還會使乳汁分泌量大為減少,直接影響嬰兒的生長發育。因此,產婦的食譜既要豐富多樣,又要保證質量。

(1)主食:主食種類多樣化,粗糧和細糧都要吃。粗糧中如小米,與粳米相比,確有可取之處。小米的蛋白質、粗纖維、鈣、鐵、胡蘿卜素、維生素B1(1為下標)、維生素B2(2為下標),均高於粳米,但同時它也不是營養全麵的食物。因此主食要堅持多樣化,不可偏食。

(2)乳類:牛奶含有豐富的必需氨基酸和鈣、磷等多種微量元素及維生素A、D等,是補充體內鈣質的好食品,產婦可根據自己的飲食習慣,每日飲用250~500毫升。

(3)蛋類:雞蛋所含蛋白質數量多,營養價值高,對產婦恢複健康、分泌營養成分好的乳汁,極為有益。煮雞蛋比蒸、炒、煎、炸消化率高。蛋黃比蛋白營養幸富,更易消化。

(4)肉類:禽類、魚類,特別是動物肝髒,除富含蛋白質外,鐵及維生素A、維生素B的含量也很高,最好每周吃1~2次。

(5)豆類及其製品:豆類是植物性食物中最好的蛋白質來源,特別是黃豆,還是肉類最好的互代、互補食物。

(6)湯飲類:湯飲是產婦的好伴侶,湯類易被消化吸收,不僅滋養身體,更可促進乳汁分泌。老母雞燉湯,味道鮮美,能增加食欲、促進乳汁分泌,但論其營養價值,則不如雞肉,所以喝雞湯時要連雞肉一起吃。豬蹄湯具有“下奶”的功效,如加煮黃豆效果更佳。鯽魚湯、排骨湯、豬肝湯,這些湯與燉母雞湯的營養價值相似,同樣有增加食欲,促進乳汁分泌的作用,可以互相調換著吃。

(7)紅糖:紅糖是一種沒有經過精煉的蔗糖,它比白糖含鈣量約高3倍,含鐵量約高4倍,還有錳、鋅等微量元素以及胡蘿卜素、核黃素等。另外,中醫認為紅糖性溫,有益氣、暖中、化食的作用,產婦食用紅糖比白糖好。

(8)蔬菜、水果:常吃新鮮水果,也可選用幹果,如大棗富含鈣、鐵、維生素C,對產婦很有好處。蔬菜以蓮藕、黃花菜、黃豆芽、海帶、萵筍等為佳。如產婦多吃蓮藕,能及早清除腹內積存的淤血,增進食欲,幫助消化,促使乳汁分泌。而黃豆芽中含有大量蛋白質、維生素C、纖維素等,蛋白質能修複產婦分娩時損傷的組織,維生素C能增加血管壁的彈性和韌性,防止出血,纖維素能通腸潤便,防止產婦便秘。

(9)忌用食物:忌食各種刺激性食物,如涼、酸、辣等食品,忌服含酒精的飲料。

當然,產婦並非吃得越多越好,也並非喝得越多奶就越多,要科學進食。烹調方式上多用煮和燉,少用油炸。另外產婦應該盡量選擇純天然無汙染的食品,這樣才能提高母乳的質量,使寶寶健康成長。

母乳喂養的好處

嬰兒一出生就要吃,那麼吃什麼東西才能既符合其消化係統的特點,又能滿足其生長發育所需的營養物質呢?那就是大家都知道的“人世間第一珍品”——母乳。

(1)母乳是嬰兒最理想的食物:大量的科學研究證明,母乳是嬰兒出生後4~6個月內惟一的理想食品,其功能是牛奶及任何代乳品所無法替代的,它富含人體發育所需的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維生素、無機鹽和微量元素、水等六大營養素。同時,母親用乳汁來哺育自己的孩子,也是極其自然、直接可取的方法。母乳喂養對嬰兒有很多好處。

①母乳所含的各種營養物質最易於消化吸收。例如:母乳中所含糖分全部為乳糖,蛋白質含量較牛奶低,且主要為aˉ乳清蛋白,不會發生過敏。母乳中鈣、磷比例合適,有利於鈣的吸收等。母乳還可以隨著嬰兒的生長而調整乳汁的成分,與嬰兒的生長取得同步。母乳的營養成分,尤其是必需氨基酸、必需不飽和脂肪酸、膽固醇、乙磺酸等,均有利於嬰兒的大腦發育,提高嬰兒的智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