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後便秘的預防
便秘是指腸內容物在腸道內運行緩慢、排出困難,其特點是排便次數減少,常3~4天,甚至更長時間排一次便。排出的糞便幹燥,堅硬成塊,不易解出。產婦常會在產後麵臨便秘的痛苦。
(1)產婦容易發生便秘的原因
①產後大多數產婦外陰常有側切傷口,側切傷口與直腸是“近鄰”,解大便時常會引起傷口疼痛。所以,產婦常因怕傷口痛,對大便采取忍一忍的態度,過幾天再說。結果糞便在直腸內停留過久,使大便幹燥、堅硬,導致解便困難。
②產婦在分娩過程中消耗了大量體力,產後十分疲憊,多數長時間臥床休息,活動少,導致腸蠕動減弱,腸內容物在大腸內的運行時間延長,水分被腸黏膜吸收,糞便幹硬,導致便秘。
③產後的膳食多為魚、肉、蛋、禽,很少進食蔬菜、水果,導致食物中缺少有利於通便的植物纖維素,也是造成產後便秘的重要因素之一。
(2)消除便秘的方法:發生便秘後,首先要消除引起便秘的原因,改變膳食結構,多食富含纖維素的蔬菜、水果,適當活動,進行產後保健操鍛煉;養成每日定時大便的習慣,產後便秘就可能消除。但是,這些措施對已經出現的便秘未免“遠水難救近火”,所以,服用一些通便藥還是必要的。
產後,產婦的體質較虛弱,所以,瀉藥不宜濫用,可酌情選用下列藥物:
①石蠟油:它是潤滑性通便藥,不會被腸黏膜吸收。它不僅能潤滑腸道,還能阻止結腸吸收糞便中的水分,使糞便變軟,易於排出。口服,每次10毫升,一日1次。
②果導:口服後,在腸道內逐漸分解,產生刺激作用,促使大腸蠕動,並阻止腸壁吸收而起緩瀉作用,其刺激性小,不致引起腹痛。口服,一次1~2片,一日1次。
③便塞停:即沙可啶片,口服後作用於腸黏膜的感受器,刺激腸壁神經末梢,反射性地引起腸蠕動加快,還能抑製結腸中水分的吸收而產生導瀉作用。口服,一次1~2片,每日1次。
產後應適時養生
妊娠、分娩,使產婦消耗了大量體力,導致產婦十分疲憊、虛弱。如何使她們盡快康複,這就是產後養生的目的。
產後養生,最主要的還在於規律的性生活。首先要保持心理健康,注意心理調適,即注重“心理養生”。要正確對待產後及哺乳過程中所發生的問題,要求做到心情舒暢、精神愉悅,要學會製造歡樂。其二是合理增加營養,以便恢複體力、哺育嬰兒,攝入的熱量要適當,營養成分要全麵,防止發生產後肥胖。其三是產後適度運動,促進身體康複,保持體態健美,增強腹肌和盆底肌的力量,防止子宮脫垂等疾病。以上養生內容已於有關章節敘述,不再贅述。
產後,產婦常常會出現體質虛弱的現象,主要係分娩過程中體力大量消耗與出血引起的,雖然,經過休息和補充營養是可以在產褥期內得到康複,但產後畢竟有氣血虧損。因此,適當進補有助於產婦早日複元。進補的時間應安排在惡露基本幹淨時,寧遲勿早,否則會延長惡露排淨的時間。
進補藥品主要有人參和阿膠。人參可選用白參,可切片含服或研粉吞服,每日約2克。阿膠250克,用黃酒浸泡一夜,加入適量冰糖,隔水燉烊,早晚衝服一匙。人參對出汗多、疲憊乏力者有益;阿膠對貧血、頭昏、肢體不溫者有益。產後進補宜溫不宜涼,珍珠等涼性補藥不宜用。
產後氣血虧損情況各不相同,因此,產後進補也應在中醫辨證後,酌情選用,方可收到進補之益。
產後當防抑鬱症
妊娠、分娩及產褥期是婦女一生中一個特殊的生理階段,在此階段,婦女體內各係統,尤其是神經內分泌係統的改變更顯著。首先,孕後期,體內雌、孕激素顯著增加,皮質類固醇及甲狀腺素也有不同程度的增加。而產後,這些激素突然迅速撤退,從而影響了大腦的正常活動。其次,產婦經過妊娠、分娩,肌體疲憊,精神緊張,神經內分泌係統的功能狀態不穩定。若產婦對這些變化不能適應,就有可能引起精神障礙;若孕前患有精神病,產後可引起複發或加劇。產後抑鬱症就是其中較常見的產褥期精神障礙,其發生率為1‰~2‰。
(1)產後抑鬱症的診斷標準:產後抑鬱症可表現為以下9個方麵:
①出現抑鬱情緒。
②幾乎對所有事物都失去興趣。
③食欲改變明顯,或大增,導致體重增加;或大減,導致體重減輕。
④睡眠不佳或嚴重失眠。
⑤精神焦慮不安或呆滯。
⑥感到疲勞和虛弱。
⑦不恰當的自責或有自卑感,缺乏自信心。
⑧思想不集中,綜合能力差。
⑨反複出現自殺企圖。
多數專家認為,上述9條症狀中具備5條,且持續2周以上,或具備其中1條症狀,但須每天出現,方可考慮存在產後抑鬱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