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2章 哺乳期保健(1)(2 / 3)

③乳母身體狀況:a、乳母在哺乳期間又懷孕了。b、乳母嚴重營養不良。c、哺乳期間錯誤地選用了避孕藥避孕。d、乳母的乳房發育不良,但這種情況較罕見。

④嬰兒因素:a、嬰兒患病。b、嬰兒畸形,如唇、齶裂等。

在以上因素中,以喂養不當和乳母的心理因素最為常見,因此,對於真正奶少者應首先從前兩種因素中尋找原因。

(2)奶量過少的處理

①詳細向產婦介紹有關乳汁分泌的知識,使之懂得早開奶、頻哺乳對乳汁分泌的重要性;幫助乳母建立哺乳的信心,對指導哺乳過程中的任何一點進步,應適當地給予肯定和表揚,從精神上給予支持。

②在哺乳方法上提供實際幫助,如使乳母做到頻繁哺乳及延長每次哺乳的時間,糾正含接姿勢及廢除奶瓶和奶嘴。

③保證乳母足夠的休息、睡眠,使其精力充沛;消除不利於哺乳的因素,如家庭不和睦等,使乳母保持心情愉快。

④增加營養,多進食營養豐富的煲湯,如黃豆豬蹄湯、豬肝湯及鯽魚湯等。

⑤即使乳汁少,也應哺乳,通過嬰兒的頻繁吸吮,可以促進泌乳素的分泌,從而增加奶量。

⑥中藥催奶。炙黃芪12克,當歸9克,王不留行9克,穿山甲9克,路路通9克,通草6克,川芎3克,煎服。

⑦對乳房發育不良,經采用上述措施無明顯效果者,可考慮加喂代乳品,但須放在哺乳後補充,切不可用它來替代一次哺乳。

產婦奶脹的處理

產後,產婦發生乳房脹痛是常見的現象。表現為產婦乳房腫脹、變硬、疼痛,嚴重者上肢不敢活動,因上肢活動會增加乳房疼痛,有時還可能有短暫的發熱。奶脹的乳房擠不出乳汁,或隻能勉強擠出少許乳汁。奶脹大多發生於產後2~3天內,這是由於產後乳腺剛開始分泌乳汁時,乳房內靜脈充盈、間質水腫、淋巴鬱滯所致。大多數產婦的奶脹不嚴重,可以忍受,一般持續2~3天,待乳汁排通暢後可自然消退,而部分產婦的奶脹可以十分嚴重,常使產婦倍加痛苦。

治療乳房腫脹,關鍵在於排出乳汁。乳汁若能順利排出,則乳房腫脹也就消除了。乳房腫脹可采取以下措施進行治療:

(1)乳房濕熱敷。用濕熱的毛巾包裹乳房,進行濕熱敷,局部溫度不宜過高,以免燙傷乳房。

(2)乳房按摩。用兩手相對貼於乳房上,輕輕按摩,每次10分鍾左右。

(3)乳房熱敷和按摩後,就讓新生兒吸吮。若新生兒不能吸吮,可幫助產婦將奶擠去。助手以食指和大拇指相對壓在乳暈部,一邊擠,一邊壓向胸部,促使乳汁排出,也可用吸奶器將乳汁吸出。若夫婦雙方認可,還可由丈夫將奶吸出,盡量達到乳房柔軟為止。

(4)常用發酵的生麵粉100克,分別敷於兩側乳房,有一定效果。

(5)中藥鹿角粉,每次5克,每日2次,用黃酒衝服,有消腫催乳的作用。

(6)哺乳結束後,可采取乳房冷敷,有助於減輕乳房水腫,減輕症狀。

疾病與哺乳

母乳喂養的好處人所共知。但是,當出現以下情況時,則不宜哺乳,否則,會給嬰幼兒的健康帶來不良影響。

(1)乳母因素:

①急性傳染病:乳母患病後,致病微生物有可能進人乳汁。其次,哺乳過程中,母嬰間的密切接觸,都可能使乳兒受到傳染。

②慢性病:乳母患有活動性肺結核、遷延型和慢性肝炎時,哺乳可加重病情,而且在哺乳過程中的密切接觸,有可能使乳兒受傳染。嚴重的心肺疾患、腎髒病及重度貧血等,哺乳可增加乳母的體力消耗,導致病情加重,不利於乳母的健康。

③感冒:乳母傷風感冒後,倘若隻有頭痛、鼻塞等症狀,沒有發熱,可以哺乳,但應注意防止傳染給乳兒。哺乳時,乳母須戴口罩。倘若有發熱,體溫達38℃以上時,應暫停哺乳。在停止哺乳期間,應定時把奶擠掉,以免引起乳房結塊,影響奶量。待治愈後,再恢複哺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