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寵愛”跟“溺愛”隻是一字之差
一般而言,家長從小就對女孩比較寵愛,但是“寵愛”是有限度的,過分的寵愛,會變成“溺愛”。兩者雖隻有一字之差,但培養出的女孩的氣質卻會有很大的不同。寵著養的女孩,琴棋書畫,詩詞歌賦,知書達理,受到大家的真心喜愛;溺愛著養的女孩,從小被父母嬌慣,自然不懂禮貌,任性刁蠻,招人討厭。
“溺愛”的女孩處處在家裏受到高人一等的待遇,處處特殊照顧,好吃的食品歸她一人享用;爸爸媽媽可以不過生日,女孩的生日卻大操大辦。這樣的女孩會自感特殊,也習慣於高人一等,又必然變得自私,沒有同情心,不會關心他人。溺愛著養的女孩受到父母過分的照顧,會變成嬌生慣養的“小公主”。
家人時刻看著女孩,關照她,陪伴她。過年過節,親戚朋友來了往往嘻笑逗引沒完。家裏人都圍著她轉,這樣的女孩自認為自己是中心,他肯定變得十分嬌氣,驕傲自滿,沒有禮貌,很不聽話,一天到晚不得安靜,“人來瘋”也特別嚴重,甚至客人來了鬧得沒法談話,很沒有禮貌。
有一天,一位爺爺去學校去接孫女。孫女出來了,看見爺爺來了非常高興。爺爺就把孫女的書包拿過來,放到自己的手裏,然後撐開遮陽傘。爺爺心想:孫女最愛吃冰淇淋了。於是,爺爺就帶著孫女來到了超市買了冰淇淋,接著就回家去了。在回家的路上,爺爺大汗直冒,他一手拿著書包,一手撐著遮陽傘,而孫女卻在遮陽傘下一邊吃著冰淇淋,一邊唱著歌兒。
這一幕在生活中常常發生,旁觀者心裏不驚一顫,現在的孩子怎麼這麼不懂事!隻考慮自己,不為別人著想,一點兒都不懂得尊敬長輩,沒有生活自理能力,有很大的依賴性。這些“小公主”將來怎麼生活呢?
家長不應過分關注女孩,有時隻可以偷偷關照她。如果家裏來了客人,不宜對女孩過分熱情,不要把女孩當中心話題。在客人來之前,家長要教育女孩:客人來了必須有禮貌,不要吵鬧,專心做自己的事。
父母應當把女孩視為家庭的普通一員,家裏的一切都是大家享用的,即使隻有一個蘋果,也不要讓她獨吃,最好大家分著吃。平時,要教育孩子照顧老人、病人,鼓勵孩子“助人為樂”。
父母切不可讓“溺愛”毀了女孩,有時愛的太多也是錯。
有這樣一個寓言:在天鵝湖的小島上,住著一個老漁翁和他的妻子。漁翁搖船捕魚,妻子養雞喂鴨,除了買些油鹽,他們很少與外界往來。
有一年秋天,一群天鵝來到島上,它們是從遙遠的北方飛來,準備去南方過冬的。老夫婦看到這群遠方來客,非常高興,因為他們在這兒住了這麼多年,還沒有誰來拜訪過。漁翁夫婦拿出喂雞的飼料和打來的小魚招待天鵝,漸漸地這群天鵝就和漁翁夫婦成了朋友。它們在島上不僅大搖大擺地走來走去,而且在老漁翁捕魚時,它們隨船而行,嬉戲左右。
冬天來了,這群天鵝竟然沒有繼續往南飛,它們白天在湖上覓食,晚上在小島上棲息。當湖麵封凍,它們無法覓食的時候,老夫婦就敞開他們的茅屋讓它們進屋取暖,並且給它們食物。這種關愛一直持續到春天來臨,湖麵解凍。
日複一日,年複一年,每年冬天,老夫婦都這樣奉獻著他們的愛心。有一年,他們老了,離開了小島,天鵝也從此消失了,不過它們不是飛向了南方,而是在第二年湖麵封凍的時候凍死了。
愛是人間最美好的情感,但有時候愛得太多,反而會對被愛者造成傷害。天鵝的死是老夫婦沒有想到的,也是普天下溺愛孩子的父母沒有想到的。然而這恰恰是一個被反複證實的事實。
女孩依賴著爸爸媽媽,依賴著爺爺奶奶。她們總是想著,很多事總會有家長幫忙,於是慢慢地養成了依賴的習慣,於是一離開爸爸媽媽的嗬護,他們會出現這樣那樣的不習慣,女孩不就像這些可憐的天鵝嗎?
女孩任性、懶惰、不聽話,使父母很頭痛。應該怎麼辦呢?
女孩任性撒嬌時,要分析原因,也要看看她的要求是否合理,如果是無禮的,當然要拒絕,但是滿足女孩的正當需要也很重要。這是理智處理女孩任性的第一步。通常女孩的任性是一種心理需求或興趣的表現。
對女孩的不合理要求,一旦說“不”,就要堅持到底,並盡可能地向女孩說明“為什麼不”,讓女孩理解大人。如果孩子已經被嬌慣成性,就要從當下開始進行教育,而不要推到“下次”。
女孩畢竟處於生長發育階段,對事情的理解程度,對自我的把握能力,都需要不斷地完善。而這時需要父母給予正確的引導。平時,爸爸媽媽可以給孩子講一些相關的故事,看一些電影,選擇一些有益的電視節目,讓孩子了解生活中的一些限製和規矩,從而建立起理性的行為習慣。
父母寵著養女孩,是希望讓女孩在舒適的環境下,能夠出落得舉止優雅、善解人意、美麗端莊。溺愛著的女孩從小把自己當成是中心,不懂得待人接物,缺少禮貌。
父母喜歡自己的女孩,愛自己的女孩,天經地義,但是也要有個度,不能把女孩溺愛得沒了規矩。女孩的性格形成和行為禮儀養成,與她所處的環境有著很大的關係。所以父母自己也要懂得彬彬有禮,不能忽視對女孩潛移默化的影響。
父母愛女孩就該教給女孩做人的基本禮貌,讓孩子學會如何去尊重別人。在現實的社會中,彬彬有禮的淑女,不但是社交的需要,也是生存的需要。從小培養女孩良好的風度,她們會一生受用無窮。
2
“富”著養,是文化修養的曆練
“富”著養女孩,是為了培養她的文化修養。從小“富“著養的女孩,有著開闊的眼界,有著很好的閱世能力,她們不會被浮世的繁華和虛榮所動搖。“富”著養的女孩有著優雅的氣質,有著得體的舉止,在社會上能夠獲得大家的喜愛。“富”著養的女孩,從小更加注重情商的培養,有主見、明智、獨立意識強。
這裏所說的女孩“富”著養不是指物質上的豐富,而是指個人的文化修養的曆練。對於一個女孩來說,外表美麗很重要,但頭腦聰明,情操高,知書達理更值得別人的尊重。
另外在今天的社會,無論男孩還是女孩都有著很大的競爭壓力。女孩有著深厚的文化修養,是幫助女孩走向絢麗人生的基石。
現在人們漸漸地發現,越來越多的女孩生活條件好了,卻變得更加不思進取。很多女孩把自己的精力花在了穿衣打扮上麵,沒有認識到文化修養的重要性。
文化修養是一個人的內在素養。文化修養和文化知識是不同的。有文化修養的人,必定讓人尊敬,有文化但沒修養的人,令人鄙視。
李清照出生在宋神宗元豐七年(公元1084年)一個有名的學者仕宦家庭,祖籍山東濟南,父祖皆出於“蚤有盛名,識量英偉”的韓琦門下。父親李格非,官至禮部員外郎,精諳經史,擅長詩文,和蘇門四學士黃庭堅、張文潛、陳師道、晁補之有密切的來往,在北宋文壇上頗有名聲,與廖正一等並稱為“後四學土”。母親王氏,也是一個通文墨、懂詩書的大家閨秀。李清照從小就生活在一個文學氣息十分濃厚的家庭裏,她所受到的教育並不是普通女子所能相比的。
她作為我國宋代一位傑出的女作家,被譽為婉約詞之宗。她學識淵博,才華出眾,工於詩詞,長於文賦,精通音律,善作書畫,在燦若繁星的中國古代作家中,猶如一顆耀眼的明珠放射出奇光異彩。這樣多才多藝的女作家在中國文學史上是少有的,而且在世界文學長廊中也是罕見的。特別是作為一位文化女性,李清照具有與一般女性不同的淑女情懷。
李清照的淑女情懷與古代傳統的淑女有相同的方麵,也有不同的方麵,主要表現在李清照作為封建社會的一個文化女性,她除了具有一般女子陰柔、善良的特性外,又有文化女性的特質,比如喜歡寄情山水、愛好文學藝術、關注國事等。
她作為封建社會的文化女性,不像大家閨秀或小家碧玉把自己鎖在閨房繡樓內消磨自己的青春韶華,而是把觸覺伸向廣闊的社會,直麵社會,靠著自己敏銳的細膩觀察和深厚精湛的藝術造詣,用文學語言反映宋代上層社會、民族關係和階級矛盾,可見李清照的社會關懷意識有別於一般封建淑女,從中我們可以看到一個關注朝廷、關注國事、具有熾熱愛國情懷的文化淑女的精神世界。這種文化淑女的精神,不僅是當時封建社會生活準則和狹隘生活天地裏的一般女子所不具備的,就是在當今社會也同樣有著積極健康的意義。
李清照能夠衝破封建社會的重重枷鎖,投奔自然,直麵社會,是難能可貴的,在她心靈深處閃爍著愛國熱情和關注國事的積極精神為後人所稱道,其“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的高尚情操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的仁人誌士為國捐軀。今天,重溫李清照的文學作品,仍然覺得李清照人格魅力光彩照人,李清照的淑女情懷與眾不同。
“富”著養女孩,有助於培養她的文化修養,有助於女孩形成高尚的情操,愉悅精神,美化心靈和啟迪智慧。會使女孩的生活和人生變得更加幸福,達到更高的境界。有文化修養的女孩能通過新的角度、新視野,去發現自己、開墾自己、超越自己,同時讓生活變得更加豐富有趣,人生變得更加絢麗多彩。
父母要注意培養女孩的文化修養,不能隻局限於學校所傳授的知識,還要幫助女孩豐富她們的課餘生活。不僅可以讓女孩開闊眼界,增長知識,提高審美情趣,也能夠讓女孩學會對美的獨特的追求。當然父母培養女孩的文化修養,也要結合每個女孩的具體情況。
田田上三年級了。最近田田媽媽正在經曆一場痛苦的選擇,到底還讓不讓女兒繼續學琴,她說:“看她練得那麼辛苦,毫無快樂可言,學校的功課也越來越重。再逼她學下去,隻會影響我們娘兒倆的感情。可是不學了,前麵付出的功夫就算白費了,這架一萬多的鋼琴就隻能當擺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