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西部地區省級政府效率相對較低。西部12個省級地方政府中,除內蒙古和新疆2個省級政府效率在全國的排名居中上水平以外,其餘10個省級政府效率均位於全國中下水平,並且有8個省級政府效率位居全國後10位。究其原因,西部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滯後已經成為製約其政府效率提升的重要因素之一。盡管西部各省級政府轄區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廉價的勞動力,但卻未能將這些資源優勢轉化為比較優勢和競爭優勢,嚴重影響了當地教育、衛生、公共服務、基礎設施、居民經濟福利等方麵的改善進程,製約了政府公共服務能力和社會管理水平提升不利於政府改變傳統行政理念、樹立服務與效率理念。因此,在“十二五”後期西部地區各省級地方政府繼續麵臨發展經濟、改善民生、提升公共服務質量與政府效率等多重難題與任務。
第四,東北地區省級政府效率相對水平比2012年有所降低。東北地區包括遼寧、吉林和黑龍江3省,其政府效率排名分別為第8位、第19位、第17位,其中遼寧省政府效率進入全國前10名,而吉林和黑龍江則排名中等偏下。東北地區的省級政府效率水平突出體現在:政府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務較為豐裕和完善,居民經濟福利較好,這得益於老工業基地的良好基礎,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麵積累了大量經驗,建立了較為完備的公共服務體係,並有雄厚的資金投入教育、衛生、環境保護等領域。值得注意的是,東北三省的排名依次為第6位、第14位、第12位,比所對應的排名要高。因此在“十二五”後期,東北地區除了繼續充分利用自身優勢,借鑒發達國家以及我國沿海發達地區的先進理念,不斷創新政府管理方式、精簡政府機構、協調經濟發展與社會管理、進一步提高政府效率與公共服務水平外,還要完善電子政務係統,提高網上辦公效率,實現政府辦公電子化、自動化、網絡化,推進政府管理的現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