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多國官員首訪中國管理智庫
國際觀察
作者:本刊記者
改革開放初期,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中國數以萬計的官員、學者和企業家組織多批出國考察團,到北美、歐洲和日本學習先進的管理。當時,學習西方管理已成為時尚的社會潮流。
30年後的今天,國際上許多國家官員、專家和學者紛紛來中國學習管理,出現了管理學習回流現象,這標誌著中國已結束過去管理一味地向外國學習的曆史,中國開始有了被外國人青睞的中國化管理。
坐落在北京總部基地的中國管理智庫是一家從事軟知本的研究、傳媒、顧問為一體的新型知識聯盟,是由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科技進步研究所、《管理觀察》雜誌社、北京軟知本管理產業顧問公司共同組成的。2009年6月10日中國管理智庫迎來了馬達加斯加、吉布提、幾內亞等15個非洲國家的外交部、財政部、商務部、經濟和工業部、投資部、公共工程部、對外關係和國際合作部、經濟規劃與領土整治部、發展部、SUKALA公司、馬裏紡織公司、經濟與地區聯合部、私營經濟支持署、預算局、經濟管理支撐項目、減少貧困國家戰略部等30多名官員。
中國管理智庫在大廈前廳舉行了隆重的歡迎儀式。智庫負責人李樹林首先致歡迎詞,他說,中非友誼源遠流長,我國過去曾在經濟技術方麵與非洲國家有多項的合作和成果,但今天我們是以中非管理為主題,采取訪問和觀摩的形式進行交流和合作這還是首次。希望國際管理合作能成為新時期發展中國家全麵合作的新動力和新力量,為發展中國家做出貢獻。
歡迎儀式結束後,非洲15個國家的官員和學者與中國管理智庫的專家、教授就中國管理模式與其它國家區別和特色、發展中國家計劃與發展的關係,中國地位與影響力等問題進行麵對麵的交流。中國管理智庫專家和教授的回答受到非洲國家官員的讚許和好評。
中非官員和專家交流後,與會的非洲朋友還參觀了“中國管理本土化27年成果展”,這個被稱為“首家中國管理地質博物館”令外國朋友驚歎不已!
追溯到二十世紀八十年代,當中國管理還處於萌芽的時候,中國管理智庫創始人就開始對中國的管理進行了探索,整整長達27年,貫穿中國改革開放全程,曆經管理實踐期、管理實驗期、管理本土化三個重要發展階段,初步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管理的本土化理論。當非洲朋友看到展櫃中一件件發了黃的資料,生了鏽的曲別針,對這個別出一格的展覽十分感動,不時發出陣陣讚揚聲。
“非物質軟知本管理遺產”是中國管理本土化成果展覽又一亮點,中國管理智庫深受現代企業文化的影響,在中國管理本土化剛剛啟動之時,中國管理智庫創始人就提出來:“在中國,管理科學工作者要向地質工作者學習”,正是這個理念催生了具有中國特色案例研究的方法,呈現出“非物質軟知本管理遺產”新的寶貴財富。
通過參觀,非洲朋友了解到中國管理本土化的曆程和主要特點,同時也激發了非洲朋友對中國管理的濃厚興趣。非洲朋友參觀完管理本土化成果展後,還分別對總部基地和西南物流中心兩家研究所下屬的實驗基地進行訪問,受到所在企業的熱情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