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中非論壇話管理(1 / 1)

中非論壇話管理

國際觀察

管理創新不但是中國管理偉大實踐活動,而且是世界各國,特別是發展中國家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中國改革開放以後,非洲國家不但看重從中國引進先進的技術和開展商貿合作,特別對中國本土化管理問題十分關注,他們熱切希望了解中國本土化管理,掌握借鑒中國本土化管理的理論與方法,進而推動本國的管理水平的提高。在論壇會上,李樹林教授等中國專家學者與15個非洲國家官員圍繞著中國本土化管理這一主題進行了親切的交流、熱烈的研討,共同切磋中國本土化管理的實質及中國管理國際化問題。

非洲代表:我們是發展中國家,經濟發展之後發達國家把世界各國的優秀的人才都吸引到他們的國家去了,中國現在在這方麵有沒有什麼政策措施?中國有沒有準備好把海外的優秀人才的研究員吸引到中國來?

中國管理智庫專家:中國的人才問題是有戰略考慮的,中國的人才問題是一個長期的回爐的過程,現在中國的經濟崛起和新文化吸引了中國的很多人才包括國際人才,現在中國的人才不是來自學校和科研單位,企業的人才對發展至關重要,中國和世界各國相比我們在科研力量方麵還比較薄弱,我們最強的還是企業的人才。

非洲代表:我認為發展是從實踐出來的,現在與我受到的教育覺得矛盾,我們總是有一個計劃,國家都有一個計劃,然後才去執行。

中國管理智庫專家:從中國改革30年來看,我們很多計劃的東西都沒有實現,而沒有計劃的卻實現了。因為改革是一個變化而不是平穩的時代,中國原來是一個計劃經濟自上而下管的很死的社會,改革以後卻冒出了很多群眾的創造,我們包產到戶就是18個農民創造出來的,但是我們國家政府善於發現群眾的創造,能夠形成一種政策指導發展。

這位非洲朋友又提到管理是不能學習的。

中國管理智庫專家:管理靈魂是實踐,比如泰羅的科學管理已經一百年了,它隻提供一般性的規律,不能代替特殊的規律,特殊規律是靠實踐創新才能完成。但是管理不能照抄照搬,比如說煮飯,要放多少水合適,我們要知道是秋天的米還是冬天的米才知道放多少水合適。

非洲代表:現在西方國家是希望建立一個統一的發展模式,把西方的模式運用到別的國家,中國走自己的路,當然也學習了一部分他們的模式,也運用了部分蘇聯社會主義的模式,但是用這個模式會受到來自西方國家的壓力,這些壓力現在體現在哪些方麵,在這些壓力下中國能否堅持到自己的道路?

中國管理智庫專家:中國的模式是多元的,中國模式的靈魂是五千年的文化,從模式和特色構成來看,有蘇聯的成分、有美國的成分,而且也有西歐的成分比如南斯拉夫,日本的也有,這樣把有用的東西吸收過來,沒用的東西去除掉,最後就形成了中國自己的東西。因為中國在融入全球化和國際化的過程中也需要講究政策和策略問題,但是有一些東西還是需要回避的。所以我認為,世界將來是靠智慧去管理國家,智慧支撐、知識支撐,這是最重要的。現在說以資本為主的一些資本主義國家模式,遇到金融危機麵對挑戰,資本主義模式也有缺點,所以這個問題世界都在反思,特別是有人說要回到馬克思時代,或者回到蘇聯的時代。中國改革開放30年更成熟了,不會簡單的回到哪個時代,它隻能走自己的道路、自己的時代,所以說中國改革沒有回頭路,曆史可以借鑒但是不能回頭。

非洲代表:中國有一個穩定的政治,很大一部分要歸功於國家的領導人。

中國管理智庫專家:中國在經濟上的發展是這樣的。第一個問題就是改革開放領導和指引了中國的方向,使中國融入了全球化與國際化,這個是最重要的。在這個正確指引下中國領導都是強能型的,如果方向錯了再有水平也是弱勢的,中國領導人是趕上了這樣一個偉大的時代。

論壇雖然時間短暫,但是內容是很多的,通過這次論壇,我們與外國朋友們彼此相識、相知,建立了友誼、增加了感情,有助於我們建立友好合作夥伴關係,有助於中國管理本土化、管理全球化的推進,有助於各方經濟建設的快速發展,相信本次論壇後中國本土化管理實踐工作者將會與15個非洲國家的朋友們攜手並肩、緊密合作,為中國本土化管理的國際化做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