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3章 2 2個月寶寶這樣教(1 / 1)

育嬰師媽媽說:多與寶寶互動,讓寶寶更聰明

這個時期寶寶的運動以反射性為主,腿逐漸變得強勁,開始嚐試伸直,比新生兒時期有力量;手部運動的變化也增多,並且手臂能夠向外伸展;寶寶雖然還不會說話,但是他已經有了表達的意願,當父母和寶寶對話時,寶寶也會模仿大人的口型,並做出說話的動作。此時的父母應多與寶寶交談,鍛煉他的語言能力;1~2個月的寶寶最佳注視距離是15~25厘米,寶寶眼部肌肉逐步發達,喜歡追隨亮光和看鮮豔的東西,也會轉頭尋找聲源,此時期父母應該多給寶寶創造追視和追聽機會。

此外,還要給予寶寶富有情感的交流,要用親切的語氣多與嬰兒說話,用慈愛的目光注視嬰兒,並引起寶寶的注視;注意觀察寶寶不同情況下的哭聲,掌握寶寶的生活規律。

讓寶寶養成良好的觀察習慣

寶寶觀察的習慣與生俱來,隻要我們稍加留意,就會發現,寶寶觀察的習慣從他一出生就開始養成了,如:

剛出生的寶寶對人臉有著濃厚的興趣,在他清醒的時候,不管誰的臉湊近他,他都會好奇地看著這張臉。當媽媽的臉靠近寶寶時,他會顯出高興的表情。而且我們也經常會發現,寶寶正盯著某個東西“發呆”。

如果寶寶身邊突然出現一個陌生人時,他就會表現出緊張、不安,當然每個寶寶的表現都不太一樣,但是他們都能通過身體語言或者表情敏感地表達出一些信息。寶寶對周圍環境的變化十分敏感,一旦換了新的居住環境,他可能就會變得比以往黏人,甚至在夜間哭鬧等等。

這些都說明小寶寶有一定的觀察能力。但是好多寶寶逐漸長大,觀察習慣也慢慢淡化,主要原因就是父母錯誤的教養方式限製了他們這種觀察的熱情,或者沒有對寶寶觀察的習慣進行科學的引導。

教寶寶觀察事物,不僅是讓他用眼睛看,而且還要引導他通過各種感覺器官,如耳、鼻、口和手等全麵地認識事物。通過長期的引導,寶寶觀察的習慣也會永久保持下去,為養成在將來的學習過程中仔細觀察的習慣打好基礎。

手指鍛煉開發寶寶智力

心理學家認為手指是“智慧的前哨”,人類絕大多數智力作業,如寫字、畫畫、彈琴、繡花、編結、雕刻,都是通過手指的活動來實現的。“心靈手巧”與“手巧心靈”是辨證的關係,手腳靈了,頭腦才會聰明。

大腦有許多細胞專門處理手指、手心、手背、腕關節的感覺和運動信息。所以手的動作,特別是手指的動作,越複雜、越精巧、越嫻熟,就越能在大腦皮層建立更多的神經聯係,從而使大腦變得更聰明。因此,訓練寶寶動手的技能,對於開發智力十分重要。

手部動作從不準確到逐步準確,大拇指起了相當重要的作用;在此過程中,嬰兒的記憶力、對事物完整性的理解以及自信心得到了發展,從而促進了大腦和心理的發育。通過手部精細動作的操作,嬰兒和環境產生了互動,幫助嬰兒建立自己和環境互動的概念,這種互動的經驗對嬰兒今後的發展意義重大。精細動作不是單純的手部運動,它還包括視覺和動作的協調,包括運轉手腕、雙手協調等動作。精細受練習的影響,假如孩子在精細動作上練習不夠,他的精細動作發展可能會落後,而且視覺能力、注意力也會影響精細動作的發展。

寶寶從出生直到1個月,手都是緊緊握著的。這時父母可以用指尖觸摸寶寶的手掌,或者把手指伸進寶寶的手掌,寶寶的手會緊緊抓住你的手,握得很緊。

2個月時寶寶的手掌開始鬆開,手掌自然彎曲,而且有了“出拳”的動作,媽媽可幫寶寶打開他的小拳頭,讓手指頭伸展開來;洗澡的時候要給寶寶洗洗小手,把手指尖輕輕伸進寶寶的手掌裏,在小手心裏輕輕地來回轉動,邊清洗邊按摩;喂奶的時候把寶寶摟在懷裏,把手指伸進他的手心裏,大手握小手,輕輕地摸一摸,緩緩地搖一搖;輕輕撫摸、張開寶寶的拳頭,讓小手掌觸摸媽媽的乳房和媽媽的臉;不停地和寶寶說說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