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策將玉璽放在手邊,向吳氏叩頭道:“娘親,兒子會照顧好自己,請別擔心。您多加保重。”說罷,強忍著奪眶而出的淚水,孫策拿起玉璽,躬身退出了母親的房間。
次日清早,孫策和周瑜悄悄起身。梳洗完畢後,孫策來到母親吳氏的臥房外,跪下叩了幾個頭,留下一封書信,之後和周瑜靜靜的牽了馬離家而去。
兩人牽著馬一路無言,雖然對未來充滿了鬥誌,但心中也不免湧起離家的愁緒。來到江都城門前,卻見到張紘、張昭、吳氏和孫策的弟弟妹妹們在那裏等候。孫策和周瑜匆忙上前拜見,孫策躬身道:“在下何德何能,勞動兩位先生親自前來相送。”隨後又向母親拜倒叩首道:“娘親,兒子是怕您傷心,這才不辭而別,還請娘親恕罪。”
吳氏眼眶又紅了:“策兒,娘親不怪你。”邊說邊將隨身帶著的兩個包裹分別交給孫策和周瑜:“這是為娘為你們準備的衣物盤纏。你們兩個都是很好的孩子,出門在外要照顧好自己,不要令為娘擔心。”
孫策和周瑜接過包裹,周瑜躬身道:“伯母,伯符兄雖然遠去壽春,但他智勇雙全,必能凱旋,還請伯母放心。小侄此次前往丹陽吳太守處,助其募兵守城,伯母若有家書或是口信,小侄或可代為轉呈。”
吳氏流淚道:“公瑾可囑托吾弟代我時常看望破虜將軍,勿令其墳墓荒蕪。”
孫策勸慰吳氏道:“娘親請放心,三個月內,我定從壽春帶著父親的舊部回來拜見您,到時我們母子一起往丹陽拜祭父親。”
吳氏擦拭著濕潤的眼角道:“好,好,為娘在此處日夜翹盼,望你早日成功歸來。”
孫策看著母親耳鬢邊的點點白發,心中一陣酸楚,轉身向張紘和張昭躬身拜托道:“我能得兩位先生相助,實是天幸。今日我即將遠行,不得不將老母弱弟交托予兩位先生,還請善加照顧,使我無後顧之憂。”
張紘和張昭拱手稱諾道:“請主公放心,我等二人必不負所托,照顧好太夫人和令弟妹。”
孫策上前扶住二張,附耳低語道:“袁術乃心胸狹窄之輩,即便我此次能夠成功的以玉璽為質,換回先父舊部,他事後必然反悔,以他的無恥很有可能會脅迫我的母親幼弟以鉗製我,所以煩請二位在我走後將我的家人遷往丹陽,投奔我的叔父吳景。公瑾先行,自會為兩位安排好一切。”
二張鄭重稱是,孫策又將自己的弟弟妹妹全都喚來,命他們向張紘和張昭兩人行禮,叮囑道:“我走之後,你們當以師禮相待兩位先生,在家須要聽娘親的話,不要惹娘親生氣。”
“我等知道了。”一片稚氣的聲音回答道。孫策又囑咐二張道:“我二弟孫權品貌不凡,來日必成大器,還望兩位先生看在我的情麵上多加教導。”
“謹遵主公之命。”張紘和張昭再向孫策躬身道:“乳虎嘯穀,必令天下震惶。我二人謹在此祝主公馬到功成。”
孫策與周瑜向二張拱手告別,又向母親躬身行了一禮,這才翻身上馬,揚鞭離去。一路上孫策不停的回頭向母親和弟妹們揮手告別,直到他們的身影漸漸消失在地平線的盡頭。
孫策和周瑜兩人一路並轡而行,不幾裏,便到了去往壽春和渡口的分岔,孫策勒住馬匹道:“公瑾,自家兄弟無需客套,你我就在此處分別。賢弟此去丹陽,善自珍重,囑托你的事情,切記不可忘了。”
周瑜點頭道:“小弟辦事,兄長放心。兄長此去亦需萬事小心,無論如何袁術也是一方諸侯,在人矮簷下,怎敢不低頭,兄長當相機行事,萬勿意氣用事。”
兩人在馬上相擁道別,周瑜自去丹陽,孫策則帶著傳國玉璽和孫氏複興的希望,邁出了他爭霸天下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