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呂蒙子明(1 / 1)

江東軍軍營,中軍大帳。

孫策扶起了單膝跪地的文聘,喜道:“文將軍棄暗投明,真是可喜可賀。”

文聘搖頭苦笑到:“末將如今家破人亡,兼之背棄舊主,隻怕已經淪為天下人的笑柄,又有何喜可賀?”

“是我失言了。”孫策的表情僵了一下,帳中尷尬的陷入了一片沉默。

最終還是孫策先開了口,他神色謙恭的請問文聘道:“關於荊襄之事,不知仲業有什麼可以教我?”

文聘再次跪下,叩首道:“主公在最危難的時候收留末將,這份恩德末將萬死難報。但是劉表是末將的舊主,他雖對我不仁,我卻不可對他無義。末將背主投敵已是不忠,若在此時為主公出謀劃策,攻伐荊襄,便是不義。文聘雖是一介武夫,但自問也頗知禮義廉恥,實在不願做這等不忠不義之人,還望主公體諒。”

“劉表有這樣忠義的將軍卻不知善用,否則我如何敢正眼窺視荊襄之地。”孫策感歎了一聲,“既然如此,我也不多做勉強,請仲業前往壽春,協助魯子敬和張文遠,為在下抵禦北方的曹操。”

文聘慨然領諾道:“主公高義,末將感激不敬!”

孫策淡然一笑,拖住文聘的胳膊令他起身,忽然想起一事,問道:“仲業,你帶來的士兵怎麼辦?”雖然文聘已經投降了自己,但是孫策深知這位名將在荊州軍中的聲威無法撼動。

文聘凝神想了想:“軍中多有士兵的父母妻兒還在荊州,不像末將一樣已經了無牽掛。不如這樣,無家小牽絆的,便隨末將一起去壽春為主公守禦北疆,其餘的則整編入主公的部隊。”

孫策搖頭道:“仲業,為將者乃是一支軍隊的靈魂,沒了魂魄的軍隊,無異於行屍走肉。隻怕你走後……”

“這一節主公不用擔心,末將雖然不在軍中,但是留下了末將的心神。”文聘向自己的親兵招了招手,“子明,剩下的兄弟就交給你了。”

孫策愣了一下:“子明?閣下可是呂蒙呂子明?”

呂蒙恭敬的下拜道:“末將正是呂蒙。賤名能入主公尊耳,實是末將的榮幸。”

孫策思索了片刻,突然開口問呂蒙道:“子明,現下仲業軍中一共多少人?”

“一共一萬人,加上三十禁衛,共計一萬零三十人。”

孫策滿意的點了點頭,接著問道:“軍隊戰力如何?”

“這……”呂蒙猶豫起來,雖說這支由文聘親自訓練出來的部隊是荊州數一數二的勁旅,但能否匹敵孫策的江東軍卻是未知之數,眼下如何評判讓呂蒙頗費思量。

“不難為子明了。”孫策笑了笑,“且說說軍隊的軍紀如何?”

“令行禁止,軍紀嚴明!”呂蒙不加思索的回答,臉上頗有得意之情。

“好!”孫策大讚,“既然仲業大力推薦,子明就暫領裨將軍之職,歸於公瑾帳下,統領留下的荊州軍。”

“謝主公!”呂蒙喜滋滋的接令。

“子明先別急著高興,我還沒有說完。”孫策看向周瑜,“公瑾,將你這幾年讀的兵書都找出來,讓子明好好研讀,兵書沒有讀通就不準他上陣。”

“主公,這……”呂蒙的臉色難看起來。

“怎麼,不夠麼?”孫策笑著問。

“不,不,足夠了。”呂蒙滿臉苦相,退了下去。

眾將告退之後,孫策喚住了落在最後的周瑜。

周瑜躬身笑道:“文聘頗有將略,恭喜兄長又得一棟梁。”

孫策點頭道:“文聘的確是難得的良將,不過比起他來,呂蒙的到來卻讓我更加驚喜。”

周瑜淡淡的笑笑道:“當今世上,能入兄長青眼者不過寥寥數人。一個籍籍無名的裨將,竟得兄長如此賞識,也足以在軍中揚名立萬了。”

“呂蒙是不同的。此人行事沉穩,兼有應變的急智,加以栽培,必成大器。”孫策意味深長的道,“我讓他跟在你的帳下,也是出於這番用意。”

“兄長若想授予呂蒙高一點的軍職,隻要一聲令下,小弟都要成為他的部屬,又何必讓他跟在我的帳下?”周瑜似笑非笑的道,“萬一小弟這次沒有立下功勞,豈不是毀了此人的前程。”

“公瑾是覺得我的安排不妥麼?”孫策輕輕的叩著桌案,“你我成名也不過是這幾年間的事情。近來我一直在想,這些許的薄名到底是憑什麼得來的?僅僅是靠著我們陣前的不畏生死麼?一場戰爭的勝敗,千萬弟兄的生死全都取決於為將者的一念之間。這幾年來,降甘寧、戰祖郎、攻廬江,我都曾與死亡擦肩而過,若非親身經曆這些,縱然手握千軍萬馬,亦難以服眾。誠然,我是可以賜予呂蒙將軍的軍職,但是我沒有辦法賜予他為將者的心。”

“從他的眼中我可以看到他的誌向和決心,就好像當年的你我一樣,他所缺少的隻是經曆和機遇。”孫策挑了挑眉,“呂蒙此人,是個將才。”